學思達教學網
聯絡我們
  • 首頁
  • 認識我們
    • 緣起
    • 願景
    • 使命
    • 學思達推廣方式
    • 學思達影響力報告
  • 加入我們
  • 了解學思達
    • 學思達教學簡介
    • 推薦書單
    • 創辦人張輝誠老師的話 >
      • 學思達的真正價值
      • 學思達老師的「成長之路」及「隨時開放教室」
      • 觸發學思達老師「內在能量的開關」及「外在成長之路」
      • 學思達的「支持系統」、「自動運轉」與「攻堅」
      • 學思達與類學思達:從老師單向講述到學生自主學習
      • 學思達與類學思達:循序漸進,一步一步走向學思達
      • 正名「學思達講義」
    • 專題故事
  • 研習資訊
    • 【怪咖X學思達】問題設計線上工作坊
    • 全國性推廣師培計畫
    • 學思達在嘉義
  • 線上資源
    • 資源庫導覽
    • 學思達講義精華彙整
    • 教學經驗分享 (Medium)
    • 影音平台 (YouTube)
    • 學思達教學社團 (FB)
    • 學思達臉書粉專 (FB)
  • 年度報導
    • 年度報導
    • 封面故事
    • 活動相簿
  • 學思達月刊
    • 2022年 >
      • 2022年4月
      • 2022年2月
    • 2021年 >
      • 2021年12月
      • 2021年10月
      • 2021年8月
      • 2021年6月
      • 2021年4月
      • 2021年3月
    • 2019年 >
      • 2019年9月
      • 2019年7月
      • 2019年5月
      • 2019年3月
      • 2019年1月
    • 2018年 >
      • 2018年11月
      • 2018年7月
      • 2018年5月
      • 2018年3月
      • 2018年1月
    • 2017年 >
      • 2017年11月
      • 2017年9月
      • 2017年7月
      • 2017年5月
      • 2017年3月
      • 2017年1月
  • 支持我們
  •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21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20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19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18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領航論壇
      • 啟航論壇
      • 會議手冊
    • 2017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年會論壇
      • 學思達進階增能培訓
      • 開放教室觀議課
      • 會議手冊
    • 2016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活動資訊
      • 會議手冊

2019 學思達教育推廣計畫​

2020 學思達教育推廣計畫
2019 學思達教育推廣計畫
2018 學思達教育推廣計畫
2017 學思達教育創新,讓台灣成為教育輸出國
2017 學思達亞洲年會 匯聚深化
2016 學思達亞洲年會,從一人獨行到眾人同行
​2016 學思達 ─ 亞洲教育新浪潮

圖片
2019/12/28
​
​張輝誠老師自2013年起推廣學思達迄今6年,期間科技創新推動全球資訊快速交流,網路成為獲得所需資訊的便捷管道,全球教育也迎來翻轉浪潮,更加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敏銳並具創新力的教學者紛紛開始革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並善用科技工具改變學生的學習樣態、提升學習效能。

張輝誠老師從最初以個人之力,企圖改變台灣教育體制下「強調考試成績及精熟記憶的傳統課堂」,在每一堂課的教學中訓練學生「自學、思考、表達」的能力,經過6年耕耘,學思達已經被應用在幼兒園到高中職的學齡層,擴及國、英、數、社、自、藝術等學科領域,甚至延展至大專院校和企業培訓。學思達教學法豐沛的創新動能主要來自於率先展開行動,願意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學思達老師們,在輝誠老師強調的「共享資源、彼此幫助、不間斷精進學習」的精神下,因應不同學科、地域,和學生的學習需求,持續累積經驗,發展出多元的學思達教學模組。

循序漸進的師培 教學專業的練功場

2019年108新課綱正式上路,更強調以核心素養為主軸,培養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跨領域教學、探究與實作、差異化教學……等教育創新議題,也因此成為老師日常教學中必須面對的課題。在這個重要的時間點,已具備豐富推廣經驗的學思達核心講師們轉換身分成為「課程召集人」,更細緻地為不同實踐階段的學思達老師規劃培訓課程,以符合其專業增能的需求;另一方面,學思達核心講師也積極地發掘更多新秀教師,鼓勵其分享經驗,幫助其他教師改變傳統單向式講述教學的課堂。
圖片

培訓坊的課程由15位分別任教不同年級與學科的學思達核心講師共同研發,並邀請80位學思達講師共同執行。除了依照學科辦理「工作坊」以外,培訓更分為初階、中階、進階課程,在2019年的每一個月穿插進行,循序漸進地提供老師資源。學思達的推廣從台北開始,在區域扎根推廣的策略下,2019年也和嘉義的雨果文教基金會、嘉義大學師培中心展開密切合作,在嘉義展開一系列完整的培訓課程,此外加上在台北市、雲林縣、台南市的推廣計畫,全年共舉辦16場培訓,平均每個月都有一次300個名額的大型研習,部分場次甚至一位難求。
圖片
學思達講師除了分享做法,也要讓老師有實作練習的機會,更進一步則是以社群帶領老師廣泛閱讀、多方涉獵,深化學思達教學本身需要的五項專業能力(講義製作力、問題設計力、主持引導力、對話統整力、班級經營力)。當老師嘗試用新的教學方式面對學生,「教」與「學」雙方都進入磨合期,培訓坊便成為老師的練功場、補給站。「當老師回到教學現場實際應用後,又會出現新的問題、新的挑戰,這時又可以回來補給了。」參與課程研發團隊,在中山女高任教的藝術領域老師黎曉鵑這樣描述學思達培訓,「我們的目的不是將老師原來的教學打掉重練,而是幫助老師『改造』教學。一個我們實踐過,真正能夠養成學生能力,並能真正因材施教,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的教學模式。」
圖片
老師幫助老師 一代勝過一代
學思達社群推動的是「老師幫助老師」的力量,也希望影響老師進入成長性思維。當老師也同為「學習者」,從獨立進行教學,到選擇重新回到學習的場域,那些原本存在於教學現場無力理會、深藏已久的教學困境,便可以透過與教育夥伴交流、受新的觀念啟發,共同去面對、解決。目前學思達核心老師們已在全台十個縣市建立起社群,持續性地舉辦定期「社群聚會」或「重點增能工作坊」,另一方面,老師在參與培訓坊後,也可以加入各學科領域的Line 群組,即時地討論、分享課程。因為同在學思達教學系統中,有共同的教學語言,大大地增加所有領域教師之間彼此幫助和學習的機會
圖片
核心老師有時也透過視訊、觀課的方式陪伴新手老師,分享更明確、具體的學思達操作建議。「當你覺得沮喪想要放棄時,請你快速地約一個夥伴來觀你的課堂。他將看到的不是有哪些事你還做不到,而是你努力準備所展現出來的亮點。」任教於台中市福科國中的學思達核心講師黃洛晴在社群聚會上分享,「每一位老師都有需要加強的地方,也會有已經做得很到位的部分,讓夥伴客觀地告訴你,下一步該怎麼走!」
圖片
學思達的下一階段躍進
​

2019 年學思達亞洲年會首度跨出台北到嘉義舉辦,輝誠老師分享,「為什麼學思達老師覺得辛苦卻又樂此不疲?是因為來自於內在自我成長、自我肯定,還有能夠幫助學生、真正栽培下一代的力量。」這6年來,學思達核心講師和行政團隊努力搭起包括培訓、社群交流、講義分享的各種鷹架,幫助更多老師站上舞台。為了支持這股從教學現場萌生的力量,持續積極地面對科技變革下教學現場的轉變,公益平台與誠致教育基金會自2016年開始提供學思達教學社群策略規劃、行政人力及技術等後備資源,當學思達社群日益茁壯,期許下一階段能成立學思達教育基金會,聚合更多資源共同推動台灣朝未來教育邁進。
圖片
圖片
圖片
2019學思達推廣計畫

■ 師培:全國性16場(2,052人次);區域性42場(1,590人次)
  社群:19個實體社群,153場社群聚會

■ 學思達線上資源庫:Shareclass平台累積4,425份學思達講義、雙月刊135篇文章
​
本計畫由學思達教學社群主辦,公益平台及誠致教育基金會負責行政統籌、教育部國教署、山與田教育基金會、亦欣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贊助年度推廣經費、學思達核心講師群、雨果文教基金會、嘉義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台北市中山女高協力執行培訓坊
本計感謝學思達核心講師群、雨果文教基金會、嘉義大學師資培育中心、黑松教育基金會協力辦理亞洲年會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