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學思達教育基金會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關於學思達
    • 關於基金會
    • 2021-2022 雙週年影響力報告
    • 學思達故事 >
      • 專題報導 >
        • 學思達 ─ 打破填鴨,全面升級教學
        • 老師幫助老師,一代勝過一代
        • 2017 學思達亞洲年會 — 匯聚正向動能‧持續精進創新
        • 薩提爾培訓工作坊 — 以一致性對話與陪伴讓愛體現
        • 2016 學思達亞洲年會 — 為華人世界的教育革新寫下新頁
        • 學思達教學法—為孩子培養一輩子帶得走的能力
      • 里程碑 >
        • 2020 年,學思達
        • 2019 年,學思達
        • 2018 年,學思達
        • 2017 年,學思達(下)
        • 2017 年,學思達(上)
        • 2016 年,學思達(下)
        • 2016 年,學思達(上)
      • 活動相簿
  • 了解學思達教學法
    • 推薦書單
    • 學思達教學法簡介
    • 學思達教學五步驟
    • 學思達教師五項專業能力
    • 學思達觀課
    • 創辦人張輝誠老師的話 >
      • 學思達的真正價值
      • 學思達老師的「成長之路」及「隨時開放教室」
      • 觸發學思達老師「內在能量的開關」及「外在成長之路」
      • 學思達的「支持系統」、「自動運轉」與「攻堅」
      • 學思達與類學思達:從老師單向講述到學生自主學習
      • 學思達與類學思達:循序漸進,一步一步走向學思達
      • 正名「學思達講義」
  • 學思達觀課資訊
  • 學思達講義精華彙整
  • 學思達認證
  • 學思達工作坊影片
  • 學思達雙月刊
    • 2022年 >
      • 2022年12月
      • 2022年10月
      • 2022年8月
      • 2022年6月
      • 2022年4月
      • 2022年2月
    • 2021年 >
      • 2021年12月
      • 2021年10月
      • 2021年8月
      • 2021年6月
      • 2021年4月
      • 2021年3月
    • 2019年 >
      • 2019年9月
      • 2019年7月
      • 2019年5月
      • 2019年3月
      • 2019年1月
    • 2018年 >
      • 2018年11月
      • 2018年7月
      • 2018年5月
      • 2018年3月
      • 2018年1月
    • 2017年 >
      • 2017年11月
      • 2017年9月
      • 2017年7月
      • 2017年5月
      • 2017年3月
      • 2017年1月
  • 學思達老師支持系統
    • 學思達教學社團 (FB)
    • 教學經驗分享 (Medium)
    • 學思達臉書粉專 (FB)
  • 歷屆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23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21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20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19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18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領航論壇
      • 啟航論壇
      • 會議手冊
    • 2017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年會論壇
      • 學思達進階增能培訓
      • 開放教室觀議課
      • 會議手冊
    • 2016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活動資訊
      • 會議手冊
  • 支持基金會
學思達教學簡介
學思達教學五步驟
學思達教師五項專業能力
學思達觀課
推薦書單

學思達教師五項專業能力


圖片
學思達五項增能是運作學思達課堂的基礎

一、講義製作力

學思達教學現場,學生之所以能夠「自學」(自主學習),完全建立在良好的講義製作的基礎之上。學思達講義,提供了學生自學最重要的起點,一方面補足課本不足之處,另一方面又不斷訓練學生閱讀、理解、以及尋找答案的能力,同時又不斷強化學生之閱讀廣度和深度。

編製學思達講義的重點,完全建立在老師專業能力與專業判斷:課本有哪些地方需要補充註解?哪些不需要?補充註解時應該如何呈現?上課老師原本要解說的話需不需要轉成文字呈現?若需要,應該如何呈現?如果要讓學生保有最佳的學習時間效應(國小生只有 5-10 分鐘、國中生只有 7-15 分鐘、高中生只有 15-20 分鐘),自學內容應該如何切分成小單元?學生如果還沒有自學能力,需不需要將自學範圍減少、困難度降低?講義編寫需不需要由易而難、從簡到繁、由淺至深?每份講義需要達到何種目標?每份講義要訓練學生何種能力?需不需要將評量融入講義之中?要不要借助影片或其他科技?影片要自己錄還是用現成的?自己錄要怎樣錄?用現成的去哪裡找現成的又品質良好的?……諸如此類,學思達老師編製講義時,都必須耗費心神,不斷琢磨,仔細考量。可見,編製學思達講義是老師能力的重要展現,也是學思達老師必須不斷增強、鍛鍊、精益求精的能力之一。


※ 補充資料:
「學思達講義設計的觀念及做法」👉 https://reurl.cc/KxjVWg
「動手設計學思達講義」👉 reurl.cc/3L8GV9

「什麼是學思達講義?」👉 reurl.cc/avpQWl
學思達講義製作力(理科)
學思達講義製作力(文科)

二、問題設計力

學思達講義之好壞的另一重要關鍵,就是問答題的設計良窳。

講義上的問答題可以誘發學生好奇心、刺激學生思考。對學生而言,問答題的考法比選擇題難,因為沒有四或五個選項可以選;對老師而言,則是一方面顯得相對友善,因為老師不用再出選擇題,不用再挖空心思想出數個充滿高誘答力的選項(好讓學生掉入陷阱,責怪學生不夠小心。可是同時又把老師自己的險惡用心,表露無遺)。但另一方面,出問答題對老師又顯得生疏,因為老師的成長、師培過程卻很少有機會接觸如何設計問答題,也就不太容易掌握出問答題的方法、技巧、以及思維。所以,增強設計問答題的能力,是學思達老師編製講義、設計出適合的好問題,顯得格外重要。


※ 補充資料:
「學思達講義設計的觀念及做法」👉 reurl.cc/4mkE0v

​三、主持引導力
過去傳統講述的教學過程,有一個主要特色就是不斷告訴學生答案是什麼,或者不斷向學生解釋答案是怎麼產生。學思達剛剛好相反,老師什麼都能告訴學生,就是不能告訴學生答案。所以老師要學會如何更有效率、更簡潔地、更深入核心的提供線索、暗示、引導,來讓學生自己想出答案。這時候,老師的引導能力好壞,在學思達教學現場就顯得異常重要。

過去傳統講述教學,老師經常是課堂主角,鎂光燈聚集之處,老師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課堂講台上淋漓盡致地演出,博得滿堂彩。但是學思達教學現場,老師恰恰好相反,老師離開講台,化身為主持人,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講台上的主角,老師只在一旁盡力主持著。


※ 補充資料:
「上台像呼吸一樣自然 — 課堂主持專業與技巧」👉 reurl.cc/pyq7b4
「關於「表達」的課堂機制」👉​ reurl.cc/N653Ke

四、對話統整力
​當學思達教學現場,學生們陸續上台表達,說出自己針對問答題所設想出的各種答案,老師聆聽完學生所有回答之後,必須迅速統整,同時深化、加廣、邃密、抬升……,老師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做出反應、整理、回饋。整個過程必須要高品質、高效益、高吸引力的短講及統整能力,攸關學思達現場會不會淪為學生之間空泛、淺碟式、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收穫的討論之成敗關鍵。

五、班級經營力
傳統講述上課現場,學生大多被迫處於壓抑狀態;但是學思達教學現場,學生會進入頻繁學習狀態切換的狀態,學生可以講話、可以轉動身體(也可以走動)、可以滑手機(要查找資料),甚至也可以吃東西、睡覺(學生身體狀況不佳,老師可以允許學生睡覺,因為學生手上有獎以可以自行重複學習、補救學習),課堂氣氛活化之後,老師就需要更強大的班級經營能力,如果沒有,課堂就容易演變成失控、混亂狀態;但如果班級經營得當,教學現場就會進入一種動靜分明、專注熱情、愉悅美好的狀態。

學思達現場,老師每天都能趁著學生自學、討論或發表時,和學生進行對話,都能和學生交流,當然也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來輔導學生。學思達教學現場。會有愈來愈多時間讓師生進行對話,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對話品質就異常重要,還有,老師還需要更強大的溝通能力以及輔導能力。


※ 補充資料:
「班級幹部選舉」👉 reurl.cc/Q7n6q0
「教室裡的師生對話練習」👉 reurl.cc/WEaX2k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