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學思達亞洲年會 — 為華人世界的教育革新寫下新頁 |
「有什麼樣的工作,可以讓人懷念50年?」自許是學思達後援會「阿伯」的方慶榮董事長,在「2016學思達亞洲年會上」意味深遠地拋出這麼一句令人沉思的話!他道及在求學過程中,曾經有一位英文老師,讓他從快要放棄英文的邊緣,到後來極感興趣而考出90分佳績,甚至畢業後還將之運用在貿易上而獲利。因此,他說:「我是學思達翻轉教學成效的活見證。」
「當老師就是一個能夠長遠影響別人生命的人!」PaGamO、BTS無界塾創辦人葉丙成教授懇切地表示,我們在教室說的每一句話,真的會影響學生,孩子會複製老師所教,如果我們做得好,將會是很大的功德。我們何其有幸,擁有影響許多人生命的工作,我想,我們是幸福的一群人! 擔任年會主持人的高雄瑞祥高中馬向忠老師,則為老師一職做出以下的美麗註解。 「老師,你信教嗎?是的!你姓『教』,名『師』,一個高貴的名字。」 「原來,你我都具備一個如此高貴的名字!」 2016年12月10日、11日,由學思達教學社群、台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文曄教育基金會、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誠致教育基金會聯合舉辦的「學思達亞洲年會」,一共吸引了600多位來自海內外關心教育的教師及夥伴,心手相連,在台大校園共聚一堂。這是有史以來,發源於台灣的創新教學,集結東南亞各國學思達老師的分享所舉辦一場年會,盼能創出更高效的教學機制,為華人世界的教育革新寫下新頁!
這次年會,特別邀請新加坡中正總校陳麗仁副校長、新加坡行知文教中心陳君寶執行長、馬來西亞芙蓉中華中學藍志東主任、香港匯基書院鄭建德校長、劉華副校長、高雄市教師會董書攸會長等海內外學思達主要推手前來,提供他們成功推廣學思達的寶貴經驗。 為了讓資深老師與新手老師有相互交流的機會,年會規劃了資深老師的「學思達甘苦談」,由台北市濱江國小林姿君、彰化縣數學領域輔導團員許扶堂、高雄市民族國中蔡宜岑、高雄市英明國中郭進成、高雄市福山國中黃尹歆、彰化縣三民國小楊恩慈等老師,分享他們如何克服一個又一個的苦辛,為其他老師補充更多正能量;同時也安排實施學思達一年左右的文理科新秀老師登場,發表他們願意改變教學的主要原因,以及實施學思達之後的變化、收穫與成就。這些新秀老師,有幾位還是學思達資深老師一手培訓出來,這意味著學思達的核心精神已經開始實現,資深老師會持續栽培出新手老師,讓他們個個充滿熱情、快樂與信心,成為能同時具備「高度專業」與「無限創意」的學思達老師。 |
大會也邀約傑出的學思達老師,開出國文、數學、英文、資訊、化學、公民、美術、社會、生命教育、藝能戲劇、作文心教及桌遊教學,近二十場涵蓋國小、國中、高中職不同科目類別的教學工作坊,讓與會者可以自由選擇、繼續增能;同時還有線上遊戲化學習的代表PAGAMO、翻轉教室代表「均一教育平台」、創意行動組織DFC(Design For Change)、台灣最有創意的國小天后溫美玉老師等充滿全新教學創意的個人與組織蒞會,讓學思達老師擴充視野,汲取各種新能量,轉化為學思達的新動能。
由於學思達是一股由下而上、溫柔而堅定的改革力量,大會期許能與教育部決策者產生聯結與呼應,於是策劃教育政策與願景二場演講及座談,邀請教育部潘文忠部長、陳良基政務次長,與誠致教育基金會方新舟董事長、葉丙成教授、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嚴長壽董事長,展開精采對話。 |
「台灣的教育就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自我豐盛又自我凋零。無論從幼兒園、小學、國中、到大學,都有辦法展現學思達迷人的動力,我想學思達對台灣最迷人的貢獻就是,能夠造就出一個又一個不斷精進自我成長的優秀老師!」大會主席張輝誠老師如是言詮。
有感於求學階段在「填鴨教育」和「小考文化」的雙重夾擊下,對學習力造成強烈扼殺,任教於中山女中的張輝誠老師,於是決定從教學的第一年就開始嘗試翻轉教學,他以十多年的時間自創「學思達」教學法,以自編講義、提問設計、分組討論、薩提爾應對姿態等,讓課堂成為有效教學的場域,訓練學生從自「學」、閱讀、「思」考、討論、分析、歸納、表「達」、寫作等,培養出真正能夠一生受用無窮的能力。 2013年起,張輝誠老師開始開放教室;2014年初應誠致教育基金會方新舟董事長之邀,擔任「翻轉教室工作坊」的講師,其完整演講影片上傳至You tube後,積累出十二萬人次點閱率,讓海內外許多想改變而無法參與的老師,能夠從影片中了解學思達的精髓與魅力;2015年暑假起,他到全台各地舉辦工作坊,一路席捲至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中國大陸。而誠致教育基金會協助建立的「學思達教學法分享平台」,過去三年來更打破校際藩籬,成為學思達教師共享教學講義的平台。 至今,張輝誠老師的課堂已超過5000人次現場觀課,學思達教學社群已突破36000人,亞洲地區已有66位老師對外開放教室。繼台灣中山女中在 2015 年9月成立學思達專班之後,新加坡中正中學(總校)也已經完成第一個華語科的全校學思達教學,大陸深圳小牛津集團也計畫朝向學思達專校邁進,目前正展開密集的師資培訓,預估不久的將來,極可能孕育出全世界第一所學思達學校! |
這場年會,聚集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汶萊,以及由中國大陸新一代菁英所成立的洋蔥數學線上學習平台團隊等70多位海外教育夥伴參加,讓整個大會充滿國際交流的氣氛,及相互激勵的機會。甚至,馬來西亞巴生濱華中學、波德申中學、瓜拉古樓育才小學、香港匯基書院、毅智書院、聖道迦南書院、粉嶺禮賢會中學等80幾位老師,特地趁年會舉辦之際,提前抵台組織觀課團,到台灣各個教學現場取經,突顯出學思達驚人的複製能力和跨國的影響力。
擁有20多年教書經驗的香港匯基書院鄭建德校長,已經六年未進班授課,熱愛教學的他,在了解學思達之後,他自己率先進班教學三個月,了瞭解教師將學思達融入教學後所面對的問題與感受,與其連成一線、共進退。 有「虬髯客」之稱的香港匯基書院劉振華副校長,是香港學思達的主要推手。他認為不管是採用學思達或是其他教學方式,最重要的是開放教室,藉此分享不同的想法,增加能力,建立共好氛圍。他希望自己未來能帶出願意正視問題,並著手解決問題,且樂於與人分享的強大教學團隊。 馬來西亞芙蓉中華中學藍志東教務主任則分享,他有一班學生因學術成績不理想而留級,現在不僅全部升班,而且還成為拾金不昧、品學兼優的學生,看到學生朝向成人成才的方向邁進,讓他這位為人師者深感高興與安慰。他並計畫花一到五年的時間創立學思達協會,成立學思達專班、學思達專校及學思達專屬的學習單設計團隊,幫助更多教師減輕管理上的負擔,提升教師能力及成就感。 新加坡行知文教中心陳君寶執行長表示,教學是為了孩子,而不是做業績、趕課,教師的心理素質非常重要的,需要堅持才能夠繼續做中學。 新加坡中正總校陳麗仁副校長提及,學思達短短兩年內在新加坡各地培訓了2000多位教師,有些教師還自行組團來台灣觀課、學習,新加坡東區華語文中心光華學校並決定,從2017年開始在所有五年級的高級華文班都全面採用學思達教學法! |
在學思達文科組新秀分享中,台中至善國中地理老師李雅雯形容,她曾經是「叫師」、「填鴨師」、甚至是超渡法會的「法師」。直到有一天,她停下來問自己:「我是給了孩子知識?還是給了孩子能力?」、「我是否願意,讓我自己的孩子,坐在我的教室上課?」答案昭然若揭,於是她從2015年展開學思達之路,以分組合作為基底,融入差異化問題、遊戲等元素,讓孩子在組員合作中,獲得支持與溫暖。班上的孩子們衷心感謝她,讓他們原本徬徨無助的心變得沉穩,在班級中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歡樂學習氛圍。 「你為孩子輸入什麼,他就會輸出什麼,讓我們一起,讓教育變得熱血。」(李雅雯) 集普通教育、特殊教育及資優教育三張教師證於一身的台北光復國小黃彩霞老師描述,過去自己是個很認真要求也很高的老師,但卻始終覺得和學生隔著一層無法跨越的距離,想要跟學生更親近的她,到中山女中張輝誠老師及永吉國小林姿君老師的教室實際觀課後,也開始在班上實施學思達,一段時間之後,她看到孩子熱切的眼神,彼此更親密也更能對話。即便是小二的低年級小朋友,在讀過老師為他們準備的《背影》一文後,也會吵著爸媽買《朱自清全集》給他看,讓家長倍覺震驚,大感不可思議;而剛升小三的孩子,居然也能鼓起勇氣要建議他的新老師採用學思達的方式來授課。 「改變是辛苦的、要打破原來的舒適圈;改變會帶來新的刺激與火花;改變會帶來新幸福, 那是專屬於我們跟孩子們的。」(黃彩霞) 「您是第一個教我思考,用不一樣眼光看世界的人。」一位大孩子對台中沙鹿高工國文老師李明融這麼說。從教書的第一年,李明融就立定志向要當一個不一樣的教師,一個不落入框架的教師。她在職業學校面對貧富差距下資源匱乏、容易被機器取代的孩子,默默地使用學思達以生命感動生命。在她的耐心陪伴下,讓一位課後在火鍋店工作到深夜,每逢上課就趴著睡覺的孩子,從「我不會」到「我不想」再到「老師,我會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