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達 ─ 打破填鴨,全面升級教學 |
「以前常常遇見很多不像討論的討論,要嘛有人不敢發言,要嘛有人覺得事不關己,但是在這個班大家在討論時都可以侃侃而談,也讓我學會傾聽。」──中山女高第二屆學思達專班學生
因為想要改變單向教學的填鴨教育,曾於台北市中山女高任教18年的張輝誠老師一路摸索,創辦了「學思達」教學法,他和許多老師從改變自己開始──要學生自「學」,老師就要自學;要學生「思」考,老師就要思考;要學生表「達」,老師就要表達。 |
一邊以學思達為經──老師從「自學/思考/表達」的自我改造,到帶動學生實踐的教學設計;另一邊以「薩提爾」為緯──老師從自身的生命情感梳理(自我安頓),到以正向好奇的態度引導學生學習(班級經營)。經緯交織,從個人到社群,一群教師的開放分享、不斷共學精進、成就彼此,是學思達快速穩健發展的動能。
老師幫助老師 學思達老師的DNA 學思達自2013年開始大力宣傳,2019年全面升級和擴散──開始深化學思達老師的培育,規劃循序漸進的系列性工作坊,協助老師從觀念改變到著手實踐;全台核心講師共識營,連續進行三年終於發酵,講師們開始跨縣市合作;在區域扎根的策略下,(第四屆)年會首度跨出台北移師嘉義,尤與協力夥伴嘉義雨果基金會和嘉義大學師培中心的深度連結,讓學思達團隊無論在年會或培訓坊,都能順利地傳承行政經驗,並且培育出多位中南部深具潛力的老師。 連續兩年的學思達年會,教育部范巽綠政務次長都蒞臨參與,她從擔任高雄市教育局長起,便多次帶著教育部處官員進入學思達課堂觀課。2019年教育部108新課綱上路,輝誠老師強調的「學思達教學步驟*什麼都可以省,就是『學生自學』絕對不可以省」恰恰回應了新課綱的目標「培養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在這教育改革的重要時刻,學思達累積的經驗和教師社群的能量或可激勵更多人同行。
學思達的推廣從透過演講點燃老師的熱情、吸引老師進一步到學思達開放教室觀課/參加培訓/加入教師社群,到鼓勵學思達新秀老師站上舞台、在核心講師陪伴下精進。學思達目前有80位任教不同年級與學科的核心講師,在既有的學校教學工作之外,他們是學思達推廣的演講者/工作坊的講師/課程召集人、發掘新秀老師的伯樂/教練兼陪伴者、教師社群的帶領者、學思達講義的製作和分享者、他們還自主發起讀書會/研習……。 |
2019年由學思達團隊主辦之教師研習逾200場,超過4000人次參加。由核心講師在全台10個縣市建立的19個在地社群,則舉辦定期聚會或重點增能工作坊,老師在參加培訓後,可以透過各學科的Line群組,即時討論。因為同在學思達教學系統中,有共同的教學語言,大大增加了教師彼此幫助和學習的機會。
當老師嘗試用新的教學方式,「教」與「學」雙方都進入磨合,培訓坊是老師一次又一次的練功場、補給站。一位核心講師這樣描述學思達培訓,「我們的目的不是將老師原來的教學打掉重練,而是幫助老師『升級』教學。一個我們實踐過,真正能夠養成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 核心講師跑在前面的同時,新秀老師也在核心講師助跑之下,緊跟在後。這是學思達社群生生不息、老師幫助老師的美好風景。 |
開放教室 世界會走進來
「開放教室」一直是實踐學思達教學法的指標──開放教室並不象徵著老師教得最好,而是表達授課老師希望教學不斷精進、願意接受真實反饋的正向心態,同時願意以此對外分享他的教學方式。 無論是實體的教室開放,或是心態上的開放,在這教學改造的過程,輝誠老師認為其中最大的變化,是讓老師從封閉的狀態,逐漸走向開放。他認為學思達是一個半開放又半封閉的系統,半開放才能引入源源不絕的外來能量,和社會連結、不斷與時俱進;半封閉才能解決體制內的填鴨教育,在固定的教材中、強調考試成績及精熟記憶的僵化狀態,提供一種可以與之抗衡的教育成果,但卻是健康的、平等的、思辯的。(《學思達隨時開放教室,讓世界走進來》上篇、下篇) 互相漏氣求進步 對話理解以支持 要學生不怕犯錯,老師就要不怕犯錯。很少人知道輝誠老師在推廣學思達之前的十五年,是如何慘敗的,「我教學的第一年很慘,因為熱情有餘、理想過度,但是經驗、能力都不足,後來班上第一名就轉學了,那真的是沉重打擊。」所幸今日學思達師培和支持系統日趨完整,減少許多試誤的過程。 「當你覺得沮喪想要放棄時,請快速約一個夥伴來觀你的課堂。他看到的不是哪些事你還做不到,而是你努力準備所展現出來的亮點。」一位核心講師分享,「每一位老師都有需要加強的地方,也會有已經做得很到位的部分,讓夥伴客觀地告訴你,下一步該怎麼走。」 |
當老師重新變成學習者,他將體會學生怕錯、怕聽不懂、不好意思發表的心情,因而更能同理「卡關」的孩子。台語「互相漏氣求進步」是學思達課堂美好風景之一,學生也說:「以前說錯話的時候會覺得丟臉,現在反而高興出錯了,因為在大家面前被糾正,對這個錯誤的印象就會更深刻。」
成熟的學思達課堂是充滿朝氣的,學生自學時的專注、討論時的投入、發表時的自信,他們熱愛學習與想要解決問題的活力感染著老師。更不用說,學生的絕妙想法又如何刺激著老師的思維,讓學思達師生走向共同成長。 但是,一切都這麼正向美妙?當然不。改變必然伴隨著挫折。學思達除了專業*的養成,還透過薩提爾的對話及內在覺察,幫助老師安頓內在、以陪伴代替督促、以對話發掘意義,帶來更好的教學品質。(延伸閱讀《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教室裡的對話練習》) 學思達的下一階段躍進 學思達推廣進入第七年,隨著學思達臉書教學社團超過六萬人、第一個學思達專班成立、教育部給予更多支持,幾年前海外播下的學思達種子也在港澳、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越南、美國華人學校等地發芽,馬來西亞老師甚至自掏腰包來台參加年會和觀課。 學思達核心講師和行政團隊努力搭起演講、系統化的師培、社群交流、線上講義分享的各種鷹架,幫助更多老師站上舞台,讓更多的學生受惠。為了支持這股從教學現場萌生的力量,積極面對教學現場的轉變,公益平台與誠致教育基金會2016年開始提供學思達教學社群策略規畫、行政人力及數位技術等後備資源,當學思達社群日益茁壯,期許下一階段能成立學思達教育基金會,聚合更多資源,推動台灣朝未來教育邁進。 |
學思達T恤上的圖案,第一眼,有人看到燈泡,象徵思考;有人看到的是相視的二個人,他們在表達、在對話;兩種視野也傳達著事情的答案常常不會只有一個。而星星點點於圖上的三角形,代表由下而上民間發起的教育改造。最下方白色一橫是一本書,代表知識。
人生來是好奇的(看看嬰兒如何用眼睛和四肢探索世界),人也是好為人師的。大人要做的是,為孩子保護那份好奇,不要被「填(鴨)」壞了,也為保有「初為人師」熱情的老師加油(即使已被磨得只見微弱星火)。如同學思達的英文字ShareStart,每個人自學、思考、表達、從自我開始分享,透過集體力量,一代會勝過一代,永遠不遲。 *學思達教學五大步驟:學生自學、思考問題、小組討論、學生表達、老師統整 *學思達老師五項專業能力:講義製作力、問題設計力、主持引導力、對話統整力、班級經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