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學思達教育基金會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關於學思達
    • 關於基金會
    • 2021-2022 雙週年影響力報告
    • 學思達故事 >
      • 專題報導 >
        • 學思達 ─ 打破填鴨,全面升級教學
        • 老師幫助老師,一代勝過一代
        • 2017 學思達亞洲年會 — 匯聚正向動能‧持續精進創新
        • 薩提爾培訓工作坊 — 以一致性對話與陪伴讓愛體現
        • 2016 學思達亞洲年會 — 為華人世界的教育革新寫下新頁
        • 學思達教學法—為孩子培養一輩子帶得走的能力
      • 里程碑 >
        • 2020 年,學思達
        • 2019 年,學思達
        • 2018 年,學思達
        • 2017 年,學思達(下)
        • 2017 年,學思達(上)
        • 2016 年,學思達(下)
        • 2016 年,學思達(上)
      • 活動相簿
  • 了解學思達教學法
    • 推薦書單
    • 學思達教學法簡介
    • 學思達教學五步驟
    • 學思達教師五項專業能力
    • 學思達觀課
    • 創辦人張輝誠老師的話 >
      • 學思達的真正價值
      • 學思達老師的「成長之路」及「隨時開放教室」
      • 觸發學思達老師「內在能量的開關」及「外在成長之路」
      • 學思達的「支持系統」、「自動運轉」與「攻堅」
      • 學思達與類學思達:從老師單向講述到學生自主學習
      • 學思達與類學思達:循序漸進,一步一步走向學思達
      • 正名「學思達講義」
  • 學思達觀課資訊
  • 學思達講義精華彙整
  • 學思達認證
  • 學思達工作坊影片
  • 學思達雙月刊
    • 2022年 >
      • 2022年12月
      • 2022年10月
      • 2022年8月
      • 2022年6月
      • 2022年4月
      • 2022年2月
    • 2021年 >
      • 2021年12月
      • 2021年10月
      • 2021年8月
      • 2021年6月
      • 2021年4月
      • 2021年3月
    • 2019年 >
      • 2019年9月
      • 2019年7月
      • 2019年5月
      • 2019年3月
      • 2019年1月
    • 2018年 >
      • 2018年11月
      • 2018年7月
      • 2018年5月
      • 2018年3月
      • 2018年1月
    • 2017年 >
      • 2017年11月
      • 2017年9月
      • 2017年7月
      • 2017年5月
      • 2017年3月
      • 2017年1月
  • 學思達老師支持系統
    • 學思達教學社團 (FB)
    • 教學經驗分享 (Medium)
    • 學思達臉書粉專 (FB)
  • 歷屆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23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21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20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19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18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領航論壇
      • 啟航論壇
      • 會議手冊
    • 2017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年會論壇
      • 學思達進階增能培訓
      • 開放教室觀議課
      • 會議手冊
    • 2016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活動資訊
      • 會議手冊
  • 支持基金會

2016 年,學思達 (上)
亞洲教育新浪潮

2020 年,學思達
2019 年,學思達
2018 年,學思達
2017 年,學思達(下)
2017 年,學思達(上)
2016 年,學思達(下)

圖片
2016/06/16
自 2014 年翻轉教室工作坊後,台灣的教育改革在多位老師的推動下成為一股由下而上的巨大力量,他們透過形成教學社群,讓彼此成為相互成長與支持的力量;其共同目標是打破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培養學生具備應對未來的能力。

任教於中山女高的張輝誠老師以十多年的時間自創「學思達」教學法,透過自編講義、提問設計、分組討論、師生應對等教師專業能力,讓課堂成為高效能的教學場域,訓練學生自「學」、閱讀、「思」考、討論、分析、歸納、表「達」、寫作等一生受用的能力。學思達社群是近年來台灣教師社群中發展最快速的,其臉書在三年內聚集超過 35,000 名親師生和教育工作者,形成一個跨越時空的教育平台,也讓亞洲各地的老師都能參與交流。此外,目前海內外共有 66 間開放教室,多元的教學現場讓老師們得以觀摩與自己學科和學層相仿的教學,觀課與被觀課者都能在課後的反饋裡互相學習。
​

為了協助張輝誠老師匯聚更多教育現場能量,影響更多老師,公益平台於今年四月起成為學思達的行政支援團隊。首先承接誠致教育基金會創建的線上「學思達教學講義資料庫」,該平台在過去兩年帶動各地老師打破校際藩籬,共享教學講義,更吸引亞洲各國的老師閱覽取經;其次,基金會持續整合學思達教師的進修資訊 ( 開放教室、培訓坊 )、建置學思達網站、發行電子月刊分享學思達老師在不同教學現場的挑戰與突破; 因應海內外日益增多的學思達培訓需求,除了協助回應邀約相關行政事宜,也連結各地學思達種子老師,為具備教學專業並樂於分享的老師搭建舞台,積極帶動學思達老師參與各區域培訓坊,讓入門教師有機會請益。
圖片
雜學校創新教育展
​

十一月,學思達教學社群獲邀參加「雜學校創新教育展」,這是學思達第一次走出校園,向社會大眾傳達教育理念和經驗。為清晰地呈現學思達風貌,基金會邀請各地具備豐富的學思達實踐經驗的老師參與規劃。展覽期間,來自各行各業的觀眾,無論是知名企業主管、各學層的老師、各年齡層的學生,他們都好奇如何使「學習」這個一輩子都要面臨的課題可以更高效,更有驅動力? 也有觀眾帶著問題,到現場和學思達老師交流,老師透過說明、分享和解答,鼓勵更多在教學上遇到瓶頸的同儕嘗試轉變。
圖片
學思達亞洲年會

十二月,在方慶榮董事長及文曄教育基金會的支持下,基金會整合學思達教學社群、台大師資培育中心、誠致教育基金會、《未來Family》雜誌的資源,共同舉辦第一屆學思達亞洲年會,以「實踐、深耕」為主題分享學思達海內外推廣三年來的成果與突破。年會除了邀請來自台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學思達老師分享經驗,教育部長潘文忠和政務次長陳良基也與會表達支持,顯見這股由下至上推動的教育改革力量,正逐步擴大並提升教育革新的視野。
​

嚴長壽董事長提到,「台灣優秀的老師,不應該只在一間學校服務,應該有更好的空間和資源去幫助其他老師提升教學品質。」未來,學思達希望透過社群經營並尋求教育政策的支持,讓一群具高度教學專業的老師不侷限於單一校園教課,而是走出校園,藉由跨校入班觀課與長期培訓的方式,幫助越來越多的老師不斷精進教學。未來學思達的發展策略也將兼具擴大推廣以及區域深耕的教學專業進修,培育更多學思達教師。
圖片
2017 年將邁入學思達推廣第四年,張輝誠老師提出十年目標:希望十年之內全台有十分之一的老師可以運用學思達授課,有 625 間涵蓋各學層、不同領域科目,隨時開放觀課的教室,以及成立一所又一所學思達專校。只要隨時開放教室,呈現高品質的教育,全世界就會隨時走進來。已有許多老師透過學思達實踐經驗鼓舞更多老師加入轉變的行列,也期待這項由台灣本土滋長的教育理念,能持續深化並擴展至海外, 讓台灣成為教育觀摩取經之地,讓世界主動走進台灣!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