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學思達教育基金會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了解學思達教學法
    • 學思達教學法簡介
    • 學思達教學五步驟
    • 學思達教師五項專業能力
    • 學思達觀課
    • 創辦人張輝誠老師的話 >
      • 學思達的真正價值
      • 學思達老師的「成長之路」及「隨時開放教室」
      • 觸發學思達老師「內在能量的開關」及「外在成長之路」
      • 學思達的「支持系統」、「自動運轉」與「攻堅」
      • 學思達與類學思達:從老師單向講述到學生自主學習
      • 學思達與類學思達:循序漸進,一步一步走向學思達
      • 正名「學思達講義」
  • 如何成為學思達老師
    • 學思達教師成長路徑
    • 路徑一:「基礎入門」培訓
    • 路徑二:進入學思達課堂觀課
    • 路徑四:成為「學思達基礎能力」認證教師
    • 路徑七:成為「學思達開放教室」認證教師
  • 支持學思達老師
    • 學思達講義精華彙整
    • 推薦書單
    • 學思達月刊 >
      • 2022年 >
        • 2022年6月
        • 2022年4月
        • 2022年2月
      • 2021年 >
        • 2021年12月
        • 2021年10月
        • 2021年8月
        • 2021年6月
        • 2021年4月
        • 2021年3月
      • 2019年 >
        • 2019年9月
        • 2019年7月
        • 2019年5月
        • 2019年3月
        • 2019年1月
      • 2018年 >
        • 2018年11月
        • 2018年7月
        • 2018年5月
        • 2018年3月
        • 2018年1月
      • 2017年 >
        • 2017年11月
        • 2017年9月
        • 2017年7月
        • 2017年5月
        • 2017年3月
        • 2017年1月
    • 影音平台 (YouTube)
    • 學思達教學社團 (FB)
    • 教學經驗分享 (Medium)
    • 學思達臉書粉專 (FB)
  • 故事背後
    • 專題報導 >
      • 學思達 ─ 打破填鴨,全面升級教學
      • 老師幫助老師,一代勝過一代
      • 2017 學思達亞洲年會 — 匯聚正向動能‧持續精進創新
      • 薩提爾培訓工作坊 — 以一致性對話與陪伴讓愛體現
      • 2016 學思達亞洲年會 — 為華人世界的教育革新寫下新頁
      • 學思達教學法—為孩子培養一輩子帶得走的能力
    • 里程碑 >
      • 2020 年,學思達
      • 2019 年,學思達
      • 2018 年,學思達
      • 2017 年,學思達(下)
      • 2017 年,學思達(上)
      • 2016 年,學思達(下)
      • 2016 年,學思達(上)
    • 活動相簿
  • 支持我們
  • 歷屆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21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20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19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18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領航論壇
      • 啟航論壇
      • 會議手冊
    • 2017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年會論壇
      • 學思達進階增能培訓
      • 開放教室觀議課
      • 會議手冊
    • 2016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活動資訊
      • 會議手冊

學思達教學法簡介
​
中山女高  張輝誠老師

學思達教學法簡介
學思達教學五步驟
學思達教師五項專業能力
學思達觀課
推薦書單

從單向講述課堂邁向學思達

學思達教學法,是一套完全針對學生學習所設計的教學法,真正可以在課堂上長期而穩定、每一堂課都能訓練學生自「學」、閱讀、「思」考、討論、分析、歸納、表「達」、寫作等等綜合多元能力的教學法。

透過教師的專業介入,製作以問答題為導向、補充完整資料的講義,控制學生學習的最佳專注時間,不斷切換學習樣貌;透過小組之間「既合作又競爭」的學習模式,將講臺還給學生,讓老師轉換成主持人、引導者、課堂設計者,將學習權交還學生。每一堂課、每一種學科都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各種能力、訓練學生閱讀、思考、表達、寫作、判斷、分析、應用、創造等綜合能力為主要教學目的。

學思達教學的五個步驟「自學、思考、討論、表達、統整」是一個不斷循環的歷程。一開始非常簡單、易學,而且便於複製,同時每一個步驟,又可以讓不同學科、不同能力與不同專業的老師,以及不同特質的學生,再各自延伸出不同的高度專業。


為甚麼學思達可以做到?

學思達真正的關鍵在於教學觀念的改變、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學技術的改變。其中最重要的首推「學思達講義」。學思達講義是教師專業學養的表現,老師必須將學術專業導入學習、用問答題讓學生從低階學習(記憶、理解為主的傳統教學)轉為高階學習(應用、分析、評鑑、創造),以及課堂之間頻繁而大量的師生的對話與連結……這些都是學生之所以能夠產生自學、思考、表達之能力的主要成敗關鍵。

學思達並非只是單純表面字義上的「翻轉教學」,也就是所謂將傳統老師單向「教」導授課為主,改為學生自主「學」習而已,而是還藉由教學觀念和技術的改變,進一步翻轉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速度」、翻轉學生的「高低認知目標」。學思達也不是只單純一直強調「傾聽」和「等待」,而是強調「師生對話」和「專業介入」,上課時師生表層上是透過對話和學生傳遞、交流、討論知識、激盪思考,底層卻不斷透過對話,讓師生彼此都生出內在的連結,連結渴望,相互成長;再經由教師專業涵養的介入、設計、提問與引導,幫助學生進入高速度、高效率、高品質、多元樣貌、高創造力、嚴肅學習、深刻思考的學習,同時又展現出生意盎然、活潑、滿盈生命力及喜樂的迷人學習現場。

學思達教室裡的角色翻轉

學思達可以訓練自學而讓老師受益,讓師生走向共同成長,原因在於:
  1. 老師會從課堂上的「男、女主角」,升格轉為「主持人」、「導演」與「劇本家」
  2. 老師會從「課本的傀儡」,轉變成「課本的主導者」
  3. 老師會從「單一講述」,轉變成「師生頻繁對話」
  4. 老師會從「停滯學習狀態」走向「終身持續成長」

學思達的多元性

學思達目前的發展,已經從幼兒園、小學、國中、高中,一直貫通到大學、研究所(連醫科、牙醫教授都嘗試實施學思達),同時橫跨不同學科(文、理、工、藝術、甚至軍訓),不斷可以在體制內保有強大競爭力(可以勝過填鴨教育的佼佼者老師),也可以在體制外發揮影響力;已經開始影響都會學校,同時也可以幫助偏遠學校;可以幫助學校裡的正常教學,也可以幫助課後的補救教學;可以影響普通型學校,也可以影響明星學校,甚至影響補習班;可以在台灣生根,也可以輸出海外、影響外國;可以用最樸素、簡單的樣貌出現,也可以結合最新科技的各種教學工具展現出高難度的樣貌。──學思達可以單純只用學思達教學法,就能獨立舉辦一個又一個大型工作坊,涵蓋不同科目,不斷在台灣各地密集辦起一場又一場的工作坊、培訓坊(這三年舉辦了幾百場演講、幾十場工作坊和培訓坊),甚至一路辦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香港、澳門和中國大陸。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