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學思達教育基金會
聯絡我們
  • 首頁
  • 關於學思達
    • 學思達簡介
    • 學思達基本概念與常見迷思
    • 學思達開放教室
    • 大事記及歷屆年會
  • 資源專區
    • 加入社群
    • 觀看影片
    • 入班觀課
    • 獲取教學資源
    • 線上交流(臉書社團)
    • 推薦書單
  • 申請學思達認證
    • 關於學思達認證
    • 關鍵思維與基礎能力認證 >
      • 各梯次通過名單公告
    • 開放教室認證 >
      • 通過認證名單公告
  • 捐款支持

【學思達 3 月雙月刊】薩提爾培訓工作坊~以一致性對話與陪伴讓愛體現

3/10/2017

0 評論

 
 


 

封面故事 x 最新消息 x 學思達教學實踐 x 社群精選文章


封面故事:薩提爾培訓工作坊~以一致性對話與陪伴讓愛體現

薩提爾冰山對話為什麼對學思達教學這麼重要? 
因為一個老師必須要能穩定自己的內在,才能在應對孩子的過程中讓
孩子感受舒適與安全,帶領孩子
進入高品質的師生對話。 
國內首度將薩提爾溝通理念使用在教學上的李崇建老師,二月初帶領來自香港、澳門、大陸、台灣近50位學思達核心種子老師,透過三天的薩提爾工作坊,環繞著每一位教師內在的冰山展開,多一些對自己的關愛,寬鬆面對不滿足的期待,運用一致性溝通姿態與學生寧靜對話,讓教育在善美的循環中運行.... 閱讀全文

 


最新消息 (點擊文字進入網頁)

【教師研習】新北市3-6月「實踐、深耕」培訓坊開放報名 | 報名連結 
【開放教師】106學年第二學期全台觀課資訊 | 官網-開放教室 
【講義平台】高中國文、高中化學、國小國文講義更新上線 | 網站連結 
【教師研習】3-5月 學思達在全台、海內海外研習資訊 | 官網-教學增能培訓 

 


學思達教學實踐

學思達如何共備 /中山女高 張輝誠老師

學思達共備和一般共備很不相同。

以新加坡學思達的共備舉例,共備內容包含「講義製作分工」、「教學創新機制分享」、「教學現場之個案分享」。新加坡的情況是將全學期課文分成幾等份,分派給各自負責老師,製作成學思達講義;開會討論時,製作講義的老師先說明了為何如此設計,其他老師再討論、提供修改意見;修改完之後再寄給老師們使用。實際上課後發現學生能力不足之處,大家又會製作「補足學生能力不足之處的新講義」,再給學生練習,這正是學思達自然而然會出現的現象。 

而創新機制與教學現場的分享,老師可以分享具體學生改變實例、這些是如何造成?可以增強老師之間的正面激勵效果。反過來也可以分享教學現場遭遇的困境,所有學思達老師一起面對,再分享彼此面對教學困難處所發想出來的解決之道(教學創新機制)。例如學生討論時,老師想要講話時,學生經常靜不下來,老師時常要喊「安靜」、「咻」,但是吳依璇主任發明了「木頭人」機制,吳老師一喊「木頭人」,學生就會立刻全部靜止不動,非常有趣。

從網路講義共備到實體共備

學思達的共備一開始是從分享「學思達講義」開始( 學思達講義分享平台),看到講義,再到現場觀課,是第二個共備過程。換句話說,學思達的共備起點是老師們對學思達有共有的認知基礎,在這基礎上各自發揮其專業素養及專業能力。我常說,共備不是一群人討論就能產生大的突破,如果是一群傳統講述的老師一起共備,其結果只是讓講述法更加精密而已。共備是需要有人帶領,不斷用創新和創意一直改良教學。學思達之可貴,是正好提供了一個創意的起點和重要基礎。

學思達學校 

學思達共備是從跨學科、跨年級、跨領域、跨國籍開始,然後再回到專科與專業。當各自專業領域的老師們越來越趨成熟時,一定會再次開始出現跨學科、跨領域,甚至跨國界,完全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導向,結合各領域之核心知識。如此一來,學思達最後必然會打破課本的編寫方式、學科的不相關聯,以及學生不連貫學習歷程,打造出全新的學校和學生學習方式,也是真正「學思達學校」的模樣! ... 閱讀全文

 

學思達講義之動手設計 /中山女高 張輝誠老師

2016 年學思達教學社群在全台與幾個海外地區辦理培訓坊, 帶動上千位老師開啟學思達教學。老師們在實踐後經常會先遇到第一個難題-如何製作高品質的自學講義? 

張輝誠老師除了號召老師線上共享講義,更進一步針對講義的製作提出幾個關鍵考量,提供講義製作時明確的方向,包含: 

  1. 永遠考量「時間成本」與「效益」
  2. 思考每個知識點,我到底想要訓練學生何種能力?
  3. 課本上的文字,學生自學可以自己看得懂嗎?
  4. 學生最佳專注時間多久?
  5. 學思達的五個步驟可以隨時變化
  6. 學生是否要全自主學習?
  7. 主題式教學
  8. 評量-要不要鞏固考試能力?... 詳細內容請 閱讀全文、 學思達講義平台

圖說:提問設計的「心智發展圖」 
 

化學學思達之教學實踐 /臺東高中 羅勝吉老師

(感謝翰林出版社製作專刊,將教學實踐經驗分享給高中理科教師。)

許多理科老師都問過,學思達應用在理科時應該遵循「自學、思考、表達」的脈絡嗎?理科的學思達講義如何設計?

羅勝吉老師整合三年的實踐經驗,逐步說明他設計化學課堂的流程,並提供實例說明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羅老師強調「閱讀理解」是學習必要具備的能力,在確定學生所要理解的事項之後,接著藉由一、二個能引發思考或引起爭辯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科學的核心概念,再藉由「具體問題」深化概念的理解(詳請請見專刊)。最後利用「重理解的教學實踐」提供生活化的實作任務,幫助學生「發現」知識,期能進行「學習遷移」,活用所學。 

羅老師提到,當我們教學時,永遠不會有足夠的時間;事實上,我們只能處理整個教材中相當少量的抽樣內容。因此,幫助學生進行學習遷移是我們最大、最困難的任務...閱讀專刊(整個提問設計的心智發展請見專刊第八頁) 

美術學思達-問題導向的鑑賞教育 /新北市中和國中 孫菊君老師

(改編自孫菊君老師2/21 臉書貼文)

由孫菊君老師發起的「新北市美術學思達共備社群」在2月舉辦第十次聚會,參與聚會的22位老師中,許多都不是台北市的老師,依然堅持每月一次,週一晚間來到咖啡館。共備的內容包含邀請講師前來分享,也包含學生自學講義的討論與共享。這一次的聚會邀請文化大學大心輔系江學瀅助教授,也是《玩藝術,酷思考》的作者,前來演講「問題導向的鑑賞教育」。學思達教學法屬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如何經由提問引導學生自學思考和表達,是一門教師必備的學問,學瀅老師提供了一個很好切入的脈絡框架,讓美術教學的提問設計可以有所依循及應用( 資訊連結);同時,孫菊君老師提供一份依據學瀅老師發展的個人中心取向鑑賞方式所設計的美術學思達翻轉講義:「彭弘智《小丹尼—奧地利製造》」,並分享課堂操作方式及設計想法( 講義連結);南崁國中潘玟萱老師分享九宮格法引導學生認識波伊斯觸覺面向的運用;福科國中連雅惠老師分享在問題設計上必須扣緊教學目標,每個問題都如同鋪梗般環環相扣,結構化問題,幫助學生聚焦。最後江學瀅老師再分享了「描述接龍」和「自由書寫」遊戲,是幫助學生創意發想的好方法… 觀看原文、 了解「 美術 學思達」共備社群 

以上資訊- 
感謝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海蒂, 中山女高 張輝誠老師, 台東高中羅勝吉老師, 新北市中和國中孫菊君老師, 英文科曾雨心老師, 新竹中學廖慧慈老師, 高雄市英明國中郭進成老師, 許扶堂老師, 沙鹿高工李明融老師提供文章 

感謝 新北市美術學思達共備社群教學資源, 翰林出版社出版化學學思達教學實踐專刊 

--------------------------------------------------------------------------------------------------


            開放教室  |  講義平台  |  研習資訊   

 

 


 

 

You may optionally create an HTML formatted version of this message. It will be sent to contacts whose Email Format preference is 'HTML' or 'Both'. 替代符號「token documentation」可能已被加入。 啟用? 儲存 取消 netiCRM 新手上路 快速搜尋 搜尋姓名或Email 進階搜尋 全文搜尋 自定搜尋 開始使用netiCRM 新增聯絡人 匯入聯絡人 建立線上表單 設定群組與電子報 最近項目 朱敏慈 CiviCRM 是一套採用 GNU AGPL 授權的自由軟體 您所使用的中文優化版由 網絡行動科技 提供 Powered by Drupal & CiviCRM
0 評論



發表回覆。

    作者

    學思達教學社群

    更新時間

    五月 2018
    三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一月 2017
    九月 2017
    七月 2017
    五月 2017
    三月 2017

    類別

    全部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