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學思達教育基金會
聯絡我們
  • 首頁
  • 關於學思達
    • 學思達簡介
    • 學思達基本概念與常見迷思
    • 學思達開放教室
    • 大事記及歷屆年會
  • 資源專區
    • 加入社群
    • 觀看影片
    • 入班觀課
    • 獲取教學資源
    • 線上交流(臉書社團)
    • 推薦書單
  • 申請學思達認證
    • 關於學思達認證
    • 關鍵思維與基礎能力認證 >
      • 各梯次通過名單公告
    • 開放教室認證 >
      • 通過認證名單公告
  • 捐款支持

【學思達五月電子雙月刊】

5/11/2018

1 評論

 
Picture
Picture

活動報導 x 最新消息 x 精選好文


學思達及薩提爾工作坊

教育部全校型中文閱讀書寫課程革新推動計畫辦公室於4月15日邀請張輝誠老師與李崇建老師進行專題演講及座談,吸引超過700位來自全台國小至大學教師報名參與。當天的課程以「學思達及薩提爾師生對話」為主軸,探討未來的教育趨勢,及教師的教學應該如何改變。張輝誠老師談到,網路教學影片日新月異、不斷精進,無論老師願不願意,線上學習的浪潮一定都會深刻影響老師的教學。他強調教師應轉換課堂裡的角色,作為引導者提供學生最好的學習素材,並訓練學生自學與思考,幫助學生真正吸收、應用知識。
​
另一部分,薩提爾作為學思達重要的教育內涵之一,張輝誠老師邀請一位學生及一位老師上台與崇建老師進行對話。這是對老師幫助最大的方式,過程中,與會老師可以從中觀察對話者的應對姿態,並學習如何在對話裡連結孩子的感受與渴望,進而找到力量。如同崇建老師深刻感染學思達老師的一句話:「我的期待不是改變孩子,而是與孩子親近。在我面前的孩子可能急於解決問題,而我看到的是更深的問題:我怎麼幫助孩子不害怕?讓他更自由、更有力量?功課不好的問題有力量時就能解決了。」



深入瞭解
1 評論

【學思達三月電子雙月刊】

3/9/2018

0 評論

 
圖片
圖片

活動報導 x 最新消息 x 教學現場


匯聚與深化


2月9-12日,張輝誠老師集結一群來自台灣各地,長期支持翻轉教學、扮演在地「吹哨者」角色的核心老師,一起討論如何影響更多老師改變單向講述教學、提升教學技術與能力。這場活動首先由輝誠老師描繪學思達共同的目標與願景,接著運用世界咖啡館形式,廣泛蒐集「教師陪伴」及「協助教學專業發展」的經驗,藉此提出台灣各地進行教育改革的行動方案。希望藉由核心老師的付出與團隊共識,「匯聚」更多老師在教學現場改變的力量,一同「深化」教學專業素養與能力!

深入瞭解
0 評論

【學思達一月電子雙月刊】

1/16/2018

0 評論

 
圖片
圖片

亞洲年會全紀錄 x 最新消息 x 活動報導 x 教學現場


封面故事:學思達亞洲年會~匯聚正向動能‧持續精進創新
​

​第二屆學思達亞洲年會於12月9-10日在台灣大學舉行,無論是海內、海外的教育工作者,皆渴望為在地教育帶來新契機。今年報名者近千位,除了全台的教育夥伴,更有一百多位亞洲地區的教師、教育領導人和教育創新組織參加。年會也受到官方的重視,教育部林騰蛟常務次長蒞臨開幕致詞,蔡清華政務次長出席了壓軸的教育願景座談。
​
嚴長壽董事長於開幕致詞提到,「一個年會無法改變台灣教育,這是非常艱鉅的工程,只能靠每一個人當作使命,才可能有成功的一天。」如同輝誠老師所說:「我就是一個階梯,優秀的老師把自己變成階梯和舞台,幫助老師走上階梯、登上舞台。」學思達不僅在教學觀念上為台灣教育帶來改變,同時也展現「階梯、分享」的精神,期許將來的老師可以站在資深老師的基礎上,一代勝過一代,持續發光發熱。……(more)

​

深入瞭解
0 評論

【學思達雙月刊】「匯聚。深化」學思達亞洲年會先行報導

11/15/2017

0 評論

 
圖片
圖片

年會預告 x 最新消息 x 主題專欄 x 教學現場


2017 學思達亞洲年會  歡迎海內外教師、家長參與現場直播
​

 從一個人獨行到眾人同行,學思達教學法逐漸匯聚為活絡的教師社群,並成為台灣創新教育向海外輸出的成功案例。2017學思達亞洲年會以「匯聚深化」為主題,包含 12/9-10「年會論壇」、12/16-17「進階增能培訓坊」及12/7-15「開放教室觀議課」三個系列活動,邀集學思達教學實踐者分享其發展經驗,引領海內外教師一同深化學思達教學理念。

「進階增能培訓」內容包含張輝誠老師主講的學思達進階概念與實作、資深學思達教師進行分科及主題式工作坊;「開放教室觀議課」開放全台及海外教師進入學思達課堂,以真實的教學現場進行實務交流,並提供教學反饋,期盼以小規模教師群體、經驗交流為主要形式的系列活動,能促進教學實務面向更深入探討與收穫。
​

「年會論壇」已公告錄取名單,現場將進行錄影直播,屆時歡迎海內外教師、家長關注年會活動專業,線上參與。 「進階增能培訓坊」、「開放教室觀議課」報名至11月30日,敬請踴躍報名。 

深入瞭解
0 評論

【學思達九月電子雙月刊】齊聚台灣教師社群的力量~初任教師導入輔導研習報導

9/12/2017

4 評論

 
圖片
圖片
封面故事 x 最新消息 x 活動報導 x 主題專欄  x 教學現場

封面故事:齊聚台灣教師社群的力量~初任教師導入輔導研習
​

每一年的初任教師是教育未來的新希望。為了讓初任教師一開始就得到充分的專業成長支持,教育部在取得學思達、 MAPS、溫老師備課趴、共備樂學,和 Sci-Flipper 等教師社群領導人支持後,邀請公益平台和誠致基金會扮演教師交流平台,與彰師大一起籌辦4場三天兩夜的初任教師導入研習。這是一場首度結合教師社群與民間力量共同籌畫的初任教師導入輔導研習,源自於年初張輝誠老師向教育部師培司張司長提議:由全台第一線優秀教師來培訓每一屆的初任教師,從根本開始改變,十年、二十年後,台灣的教育就會逐漸改變。這項提議又來自於 2016 年學思達亞洲年會時,葉丙成教授分享,他如何以『小鴨子效應』為信念,培訓台灣大學的初任教師,以此為模型,張輝誠老師提議齊聚台灣教師社群的力量,將台灣創新教學的精神、技術、觀念和素養直接傳遞給初任老師,並引領他們不斷精進教學。
​
這項提議獲得司長及承辦單位彰化師範大學林清文教授支持,在幾番討論後,由公益平台及誠致基金會擔任教師交流平台,齊聚全台進行翻轉、創新教學的先鋒教師,由他們發想、策劃這場研習,並推選數百位教學第一線、優秀的教師來為初任教師培訓。今年初任教師共約2300位,北中南東各辦理一場研習,每一場為期三天,每一天包含上午典範教師的演講(註)、下午兩場教學工作坊(自主選修兩個主題),以及每一天結束前,每十位初任教師配對一位共學輔導員(有豐富教學經驗、自願在初任教師教學前三年陪伴他們應對職場困難與挑戰的教師)帶領他們討論、彼此分享所學,並為未來一年定期聚會建立情感基礎。全台四場共計十二天的初任教師研習,除了有十一位典範教師,共計辦理462場教師實務工作坊,聚集198位共學輔導員,研習之中的交流與學習,無論資深或新手教師都從中受惠。更多內容請見公益平台基金會詳細報導(文章連結)

(註:典範教師包含:葉丙成、藍偉瑩、施信源、張輝誠、溫美玉、王政忠、鍾昌宏、蘇明進、李崇建、林晴美、魏玉君)
​

深入瞭解
4 評論

【學思達七月雙月刊】溫美玉x張輝誠--創新教育工作坊實況報導

7/10/2017

1 評論

 

 

封面故事 x 最新消息 x 教學現場 x 教育新知 x 主題專欄


封面故事:溫美玉 x 張輝誠--創新教育工作坊實況報導

6月24日學思達團隊與溫老師備課Party團隊在台南長榮大學舉辦「溫氏效應-創新教育工作坊」,由溫美玉老師與張輝誠老師各自帶領教師社群裡,五位台南本地的教師一同擔綱講者。這是一場難得的盛會,由兩大教師社群的領航人物自主發起,他們要運用社群的影響力,聯手號召更多台灣的老師一起動起來、改變教學!

工作坊的內容包含兩位主講人(溫美玉老師、張輝誠老師)發表「挑戰21世紀,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室風景」,以及下午兩大教師社群團隊帶來創新教學短講。學思達是由張輝誠老師從高中課堂開始發揮影響力,而溫老師備課趴則是國小教育最大的教師社群,這是一場跨越學層、不同的教學理念彼此碰撞、接收、學習、融合的交流盛會…閱讀全文、現場演講影片(Youtube)

 


最新消息 (點擊文字進入網頁)

【年會預告】第二屆學思達亞洲年會:12月9-10 日@ 台灣大學
【教師研習】全台7-8月「實踐、深耕」培訓坊報名連結 | 官網-學思達培訓坊 

【講義平台】高中地理講義更新上線 | 連結 

【影音上線】6/24 溫氏效應工作坊@長榮大學 、學思達講師群電台專訪| 官網-影音專區

 


【教學現場】

學思達教學法於口腔胚胎與組織學之運用  /中山醫學大學牙醫學系  余權航教授

余醫生從2015年起開始關注學思達教學,經過一年的嘗試,余醫生將他的教學分享在<台灣牙醫界>雜誌當中,希望有更多的大學教授認識學思達。

有別於K-12的教學現場,高等教育的學習更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閱讀能力(特別是外文書專業知識的獲取) 、分析專業知識與應用的能力。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余醫生融合學思達講義的精隨,補充課本不足的資料、設計問答題,並且用分組討論題目作為課程評量幫助學生融會貫通。過程中,余醫生的提問從提升學生閱讀外文文章的速度、擷取重要資訊的能力開始,相繼訓練學生應用專業術語、提升自學速度和能力;再者連結日常生活,向學生發問醫學理論在日常的應用(牙齒美白,去敏感牙膏等),更深一層次地透過人文思考題,滋養學生成為「大醫」所必須擁有的涵養與人格素養…閱讀全文

開啟語言學習天賦 國小英語學思達之路   /台北市指南國小 張倩玲老師

倩玲老師相信孩子有語言學習的本能,而開啟學習天賦的關鍵從聽力開始。她用大量的歌曲和故事培養孩子的聽力,同時根據教學時間分配研發出「三分之一教學法則」:大量地聽、用扎實的拼音識字建立學生的學習鷹架,最後三分之一的時間才是引導學生自學課本的時間。這樣的學習模式讓倩玲老師的學生願意依賴她的教學(雖然身在台北,倩玲老師班級裡的學生補習的比例不超過兩成)並且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從聽到的聲音中擷取資訊,再用自己學到的音素和方法去拼讀出合理的聲音和文字,而這些終有一天成為孩子最有利的學習鷹架…閱讀全文、課堂側拍影片

三年學思達與薩提爾  來自新加坡的教學實踐分享  /新加坡輔華小學 田園老師

2013年,田園老師先接觸到薩提爾,藉由薩提爾的四種應對姿態改善師生間緊張的關係。2014年,田園老師開始關注學思達,第一年初嘗翻轉其實手忙腳亂且滋味苦澀,但薩提爾的陪伴讓疲憊的老師能肯定自己;第二年製作講義的成果緩緩見效,學生開始懂得利用講義來預習與討論;2017年,實踐學思達邁入第三年,田園老師的教學形式更加多元,除了基本的提問對答,更加入了辯論、戲劇表演等,上課的教學討論比下課時教室外的走廊更加熱鬧(請參考全文-小六課文《感謝左手》教學活動設計與反思)。翻轉後的教學,台上的老師不再口沫橫飛,台下的學生不再鴉雀無聲,老師能心平氣和地引導學生從錯誤中思考,學生能充滿勇氣地提出疑問和尋找答案,這樣的迷人風景藉由學思達與薩提爾相輔相成而更顯光輝…閱讀原文 

溫柔而堅定的改變力量 鬆綁英語學習困境   /嘉義市北興國中 徐曉薇老師

徐老師遇到了一群或無學習動機,或因過往學習挫敗而拒學的孩子,藉由為期三年的學思達教學,老師試圖改變學生的學習困境,三年過後,終於把她的歷程分享在臉書上,因為她班上的學生在全國畢業會考產出5位A等級學生,並讓班上C等級的學生低於全國平均值30.62%!這些改變來自於老師用心地設計學習單讓學生練習閱讀、書寫能力、口頭對答能力;藉由安排異國筆友引起學習動機;利用同儕教學提升弱勢學生的學習意願等等。過程中老師持續思考怎樣的教育方式才不會犧牲掉任何一位學生? 當學生在努力過後成績依然沒有起色,師生共有的挫敗感要如何面對?「薩提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開放教室」所帶來的回饋也是重要能量…閱讀全文

 

【教育新知】

台灣教師深入芬蘭 第一手教學觀察記錄  /台北市中山女高 傅斌暉老師

傅斌暉老師今年代表中山女高前往芬蘭高中參訪,帶回不少芬蘭教育的第一手觀察,例如芬蘭教師如何帶領學生準備沒有標準答案的開放性申論題、芬蘭學校落實芬蘭新課綱的具體課程設計與充滿思辯的教科書內容、芬蘭校園自由優雅的學習姿態、以藝術和創意的跨領域結合做為學校未來發展趨勢,以及芬蘭教育認為「過程比結果重要」、「氣氛比課程重要」的具體特徵等等。此外芬蘭師生對於教育理念的「一致性」也令傅斌暉老師印象深刻,芬蘭師生對於多元且開放的教育觀都呈現高度的認知與認同,這點與台灣社會對於教育理念的落差和爭執有很大的差異,雖然有關芬蘭教育的報導和資料已非常豐富,但現場的直接觀察仍能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思考和啟發…閱讀全文

【主題專欄】

學思達隨時開放教室,讓世界走進來  /台北市中山女高 張輝誠老師

2013年張老師將課表上傳到臉書上,成為台灣「隨時開放教室」的第一人,爾後「隨時」開放教室也成為學思達老師翻轉教學的指標。學思達老師常說,開放教室並不象徵著老師教得最好,而是表達授課老師希望教學不斷精進、願意接受真實反饋的正向心態,同時也願意以此對外分享他的教學方式。 

經過四年的觀察,輝誠老師認為開放教室可以帶領老師進入流動的開放系統,老師可以四處觀課、學習,也可以在相似的、真實的教學現場中學習其他老師如何解決課堂上的問題。學思達老師可以做到「隨時」開放教室,是因為老師已由課堂上唯一的講述者(主角)轉變為引導者,再者學思達是老師之間共同的專業語言,觀課與被觀課奠基在相互成長的心態之上,老師之間、學校之間、親師之間開始產生對話,匯聚著一股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前進的新力量…閱讀全文
【報名 8月4日張輝誠老師與佐藤學會談:https://goo.gl/dKizaH (請注意右上角"校外報名",現場翻譯機250元一台 】
  

以上資訊- 
感謝 中山醫學大學牙醫學系  余權航教授, 台北市指南國小 張倩玲老師, 新加坡輔華小學 田園老師, 嘉義市北興國中 徐曉薇老師, 台北市中山女高 傅斌暉老師, 台北市中山女高 張輝誠老師提供文章 

感謝 公益平台志工 吳佩容, 邱奕慈, 黃誼瑄 協助採集素材文章、排版與撰寫摘要

 


            開放教室  |  講義平台  |  研習資訊   

 

 

 

 

1 評論

【5月出刊】學思達偏鄉培訓計畫~尖石國中課輔志工英文科教學分享

5/10/2017

0 評論

 


封面故事 x 最新消息 x 學思達教學實踐 x 社群精選文章


封面故事:學思達偏鄉培訓計畫~尖石國中課輔志工英文科教學分享

圖文/徐曉薇老師、至善基金會學思達英文課輔志工小組

3月初,學思達團隊應至善基金會楊曜誦老師的邀請,來到新竹為尖石國中的課輔志工培訓。楊老師有一個目標,他希望設計一系列的課後課程,以引起學習的好奇心與動機為目的,讓學生可以在正式學習前用不一樣的方式先預習課程。楊老師想先從英文科開始,於是邀請到學思達有相關背景經驗的徐曉薇老師為志工進行培訓。

尖石國中的學生大多數為泰雅族,細心的徐老師發現,原來泰雅族語的發音和英文發音的音不同,使得尖石國中的學生必須在學習英文時轉換母語發音的方式,這樣的學習讓孩子們挫敗不已。來自嘉義的徐老師從一開始接到這項任務,就下定決心這一路都要陪伴課輔志工,於是除了當天的培訓,徐老師利用臉書群組持續陪伴志工老師做課程規劃、提供教學資源、反饋,這項計畫將因為志工團隊的用心、至善基金會和徐曉薇老師的堅持一直持續下去......閱讀全文

 


最新消息 (點擊文字進入網頁)

【教師研習】全台 5-7月「實踐、深耕」培訓坊報名訊息 | 連結 
【官方網站】影音專區全新上線 (學思達相關演講影片與報導) | 連結 

【公開授課】學思達 x 國小數學 公開授課-許扶堂老師  | 影片連結 
【講義平台】國中歷史、國中英文講義更新上線 | 連結 

 


馬來西亞瓜拉古樓 小漁村持續開放教室

轉貼自/學思達創辦人張輝誠老師、馬來西亞許詩潔老師 臉書貼文

去年暑假是張輝誠老師第3次到馬來西亞演講,在主要推廣人藍志東老師的串連下,輝誠老師從北馬演講到南馬,其中一站到了瓜拉古樓的育才小學。這是一所偏鄉、小型的公立華校,校長都很懷疑在這裡辦培訓坊會不會有人來,結果培訓當天竟然來了一百多位老師!

培訓後,育才小學的老師們努力實踐學思達教學,在新學年一個個開放教室,其中背後最大的功臣是當初遠道而來參加2015年輝誠老師在馬來西亞芙蓉中學培訓坊的許詩潔、林偉寰和林珍妮三位老師,許詩潔老師更擔任起校內學思達開放教室的經理,歡迎校外的老師來觀課,也在臉書社群上每天向台灣的夥伴分享捷報。下文轉貼自張輝誠老師、馬來西亞許詩潔老師的臉書貼文,張老師說他有幾個很深感受……閱讀全文

 

〈學思達如何觀課〉與「學思達觀課表」使用說明

文/台北市中山女高 張輝誠老師

圖說:4月香港循道衛理中學61位老師到中山女高觀課

學生在課堂上是學習的主人,但老師更是整堂課的設計者、導演。

觀課時只觀看學生在課堂上的自學、討論、發表等等樣貌,甚至貼近組內,聆聽學生們的討論方式、內容、技巧、能力等等,──在我看來都只是表面樣貌;觀課老師其實更應該深入的是:老師「如何」順利、成功引領學生進入「成為學習的主人之方法、過程與機制」。

因此,學思達觀課時著重在甚麼地方?關鍵就在:授課老師「如何設計」?「如何引領」?「如何實踐」?──所以觀課時的重點不在學生,而在老師。謹依觀課前後,說明如下…….閱讀全文、學思達觀課表下載

【理化x學思達】光這樣教 就會懂

文/新竹縣博愛國中 謝彩凡老師

謝彩凡老師分享,在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的學習中,「光」是很容易引起學生探究興趣的主題,但教學現場卻鮮少有實作,課本實驗生硬刻板,學生的學習流於背誦成像的原理和性質。謝老師在文中說明她如何用簡單的教具(軟鏡和菲涅爾透鏡)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動手實作並親眼看見面鏡與透鏡的「立體」成像,有別於傳統光教學探究的實驗更能引起學生研究動機;探究主題以問答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並抽籤請學生回答,真真切切分辨面鏡與透鏡成像,讓「光」的學習變得容易、有趣又有成效……閱讀全文(本文轉載自3月科學研習月刊)

【美術x學思達】教學十年之癢 美術教學無痛翻轉

轉貼自/新北市中和國中孫菊君老師 臉書貼文

孫菊君老師說,這份簡報是學思達在美術教學運用的大全集,也是一個因為機緣渴望改變進而實踐的平凡國中美術老師的故事。100多頁的簡報裡,孫老師從改變的契機開始談起,描繪她的十年之癢與藝文教學現場的困境;再來描述她的美術課堂不會只是學生畫圖、做作品,還有許多自學的時間。由她精心製作的翻轉講義,融合過去藝文課老師常會自編的「操作步驟講義」、「鑑賞補充資料」、「學習單」、「小組工作分配表」以及「設計發想草稿單」,用問題導向的編撰方式,把自學、討論、表達等上課流程,都一併呈現。最後學生藝術作品的表現是最為驚豔的,學生們的創意被留下來,不斷激勵一群美術老師。孫老師自主籌備的「新北市美術共備社群」讓台灣的美術老師一同投入,將資源整合、公開分享,改變的動能加倍擴大,讓所有老師都可以複製並進化成自己的版本,藝文科的「有效教學」才得以深耕落實!……閱讀原文 

上海台商子女學校  全校推廣學思達

想要改變一個教育環境的教學,台灣老師怎麼做?學校的校長與主任怎麼做?

上海台商子女學校邀請張輝誠老師到上海演講後,馬上再邀請台北市光復國小的黃彩霞老師到上海分享如何經營「校內教學專業社群」、如何和家長溝通與帶領老師做更深入的實務練習。彩霞老師說能帶動社群的關鍵,是校內必須要有一位主動積極的召集人,了解學校的文化並願意主動帶領大家一起實踐;老師之間、學思達講師進入課堂觀議課,創造開放的教學專業交流環境,提供真實的反饋給授課老師;以及有學校的領導人(校長、主任)做為強大的後盾-這些剛好都能幫助剛開始實踐學思達的老師突破困難,只要能一起成功實踐,就能夠真正邀請學校的老師一同投入教學改變,全校的老師像團隊一樣一起並肩作戰!……閱讀全文、申請舉辦學思達校園研習

 

以上資訊- 
感謝 嘉義市北興國中 徐曉薇老師, 至善基金會學思達英文課輔志工小組, 學思達創辦人 張輝誠老師,馬來西亞育才小學  許詩潔老師, 新竹縣博愛國中 謝彩凡老師, 新北市中和國中 孫菊君老師, 台北市光復國小 黃彩霞老師,  台北市光復國小 宋芳鈺老師 提供文章 

-----------------------------------------------------------------------------------------------


            開放教室  |  講義平台  |  研習資訊   

 

 


 

 

0 評論

【學思達 3 月雙月刊】薩提爾培訓工作坊~以一致性對話與陪伴讓愛體現

3/10/2017

0 評論

 
 


 

封面故事 x 最新消息 x 學思達教學實踐 x 社群精選文章


封面故事:薩提爾培訓工作坊~以一致性對話與陪伴讓愛體現

薩提爾冰山對話為什麼對學思達教學這麼重要? 
因為一個老師必須要能穩定自己的內在,才能在應對孩子的過程中讓
孩子感受舒適與安全,帶領孩子
進入高品質的師生對話。 
國內首度將薩提爾溝通理念使用在教學上的李崇建老師,二月初帶領來自香港、澳門、大陸、台灣近50位學思達核心種子老師,透過三天的薩提爾工作坊,環繞著每一位教師內在的冰山展開,多一些對自己的關愛,寬鬆面對不滿足的期待,運用一致性溝通姿態與學生寧靜對話,讓教育在善美的循環中運行.... 閱讀全文

 


最新消息 (點擊文字進入網頁)

【教師研習】新北市3-6月「實踐、深耕」培訓坊開放報名 | 報名連結 
【開放教師】106學年第二學期全台觀課資訊 | 官網-開放教室 
【講義平台】高中國文、高中化學、國小國文講義更新上線 | 網站連結 
【教師研習】3-5月 學思達在全台、海內海外研習資訊 | 官網-教學增能培訓 

 


學思達教學實踐

學思達如何共備 /中山女高 張輝誠老師

學思達共備和一般共備很不相同。

以新加坡學思達的共備舉例,共備內容包含「講義製作分工」、「教學創新機制分享」、「教學現場之個案分享」。新加坡的情況是將全學期課文分成幾等份,分派給各自負責老師,製作成學思達講義;開會討論時,製作講義的老師先說明了為何如此設計,其他老師再討論、提供修改意見;修改完之後再寄給老師們使用。實際上課後發現學生能力不足之處,大家又會製作「補足學生能力不足之處的新講義」,再給學生練習,這正是學思達自然而然會出現的現象。 

而創新機制與教學現場的分享,老師可以分享具體學生改變實例、這些是如何造成?可以增強老師之間的正面激勵效果。反過來也可以分享教學現場遭遇的困境,所有學思達老師一起面對,再分享彼此面對教學困難處所發想出來的解決之道(教學創新機制)。例如學生討論時,老師想要講話時,學生經常靜不下來,老師時常要喊「安靜」、「咻」,但是吳依璇主任發明了「木頭人」機制,吳老師一喊「木頭人」,學生就會立刻全部靜止不動,非常有趣。

從網路講義共備到實體共備

學思達的共備一開始是從分享「學思達講義」開始( 學思達講義分享平台),看到講義,再到現場觀課,是第二個共備過程。換句話說,學思達的共備起點是老師們對學思達有共有的認知基礎,在這基礎上各自發揮其專業素養及專業能力。我常說,共備不是一群人討論就能產生大的突破,如果是一群傳統講述的老師一起共備,其結果只是讓講述法更加精密而已。共備是需要有人帶領,不斷用創新和創意一直改良教學。學思達之可貴,是正好提供了一個創意的起點和重要基礎。

學思達學校 

學思達共備是從跨學科、跨年級、跨領域、跨國籍開始,然後再回到專科與專業。當各自專業領域的老師們越來越趨成熟時,一定會再次開始出現跨學科、跨領域,甚至跨國界,完全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導向,結合各領域之核心知識。如此一來,學思達最後必然會打破課本的編寫方式、學科的不相關聯,以及學生不連貫學習歷程,打造出全新的學校和學生學習方式,也是真正「學思達學校」的模樣! ... 閱讀全文

 

學思達講義之動手設計 /中山女高 張輝誠老師

2016 年學思達教學社群在全台與幾個海外地區辦理培訓坊, 帶動上千位老師開啟學思達教學。老師們在實踐後經常會先遇到第一個難題-如何製作高品質的自學講義? 

張輝誠老師除了號召老師線上共享講義,更進一步針對講義的製作提出幾個關鍵考量,提供講義製作時明確的方向,包含: 

  1. 永遠考量「時間成本」與「效益」
  2. 思考每個知識點,我到底想要訓練學生何種能力?
  3. 課本上的文字,學生自學可以自己看得懂嗎?
  4. 學生最佳專注時間多久?
  5. 學思達的五個步驟可以隨時變化
  6. 學生是否要全自主學習?
  7. 主題式教學
  8. 評量-要不要鞏固考試能力?... 詳細內容請 閱讀全文、 學思達講義平台

圖說:提問設計的「心智發展圖」 
 

化學學思達之教學實踐 /臺東高中 羅勝吉老師

(感謝翰林出版社製作專刊,將教學實踐經驗分享給高中理科教師。)

許多理科老師都問過,學思達應用在理科時應該遵循「自學、思考、表達」的脈絡嗎?理科的學思達講義如何設計?

羅勝吉老師整合三年的實踐經驗,逐步說明他設計化學課堂的流程,並提供實例說明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羅老師強調「閱讀理解」是學習必要具備的能力,在確定學生所要理解的事項之後,接著藉由一、二個能引發思考或引起爭辯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科學的核心概念,再藉由「具體問題」深化概念的理解(詳請請見專刊)。最後利用「重理解的教學實踐」提供生活化的實作任務,幫助學生「發現」知識,期能進行「學習遷移」,活用所學。 

羅老師提到,當我們教學時,永遠不會有足夠的時間;事實上,我們只能處理整個教材中相當少量的抽樣內容。因此,幫助學生進行學習遷移是我們最大、最困難的任務...閱讀專刊(整個提問設計的心智發展請見專刊第八頁) 

美術學思達-問題導向的鑑賞教育 /新北市中和國中 孫菊君老師

(改編自孫菊君老師2/21 臉書貼文)

由孫菊君老師發起的「新北市美術學思達共備社群」在2月舉辦第十次聚會,參與聚會的22位老師中,許多都不是台北市的老師,依然堅持每月一次,週一晚間來到咖啡館。共備的內容包含邀請講師前來分享,也包含學生自學講義的討論與共享。這一次的聚會邀請文化大學大心輔系江學瀅助教授,也是《玩藝術,酷思考》的作者,前來演講「問題導向的鑑賞教育」。學思達教學法屬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如何經由提問引導學生自學思考和表達,是一門教師必備的學問,學瀅老師提供了一個很好切入的脈絡框架,讓美術教學的提問設計可以有所依循及應用( 資訊連結);同時,孫菊君老師提供一份依據學瀅老師發展的個人中心取向鑑賞方式所設計的美術學思達翻轉講義:「彭弘智《小丹尼—奧地利製造》」,並分享課堂操作方式及設計想法( 講義連結);南崁國中潘玟萱老師分享九宮格法引導學生認識波伊斯觸覺面向的運用;福科國中連雅惠老師分享在問題設計上必須扣緊教學目標,每個問題都如同鋪梗般環環相扣,結構化問題,幫助學生聚焦。最後江學瀅老師再分享了「描述接龍」和「自由書寫」遊戲,是幫助學生創意發想的好方法… 觀看原文、 了解「 美術 學思達」共備社群 

以上資訊- 
感謝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海蒂, 中山女高 張輝誠老師, 台東高中羅勝吉老師, 新北市中和國中孫菊君老師, 英文科曾雨心老師, 新竹中學廖慧慈老師, 高雄市英明國中郭進成老師, 許扶堂老師, 沙鹿高工李明融老師提供文章 

感謝 新北市美術學思達共備社群教學資源, 翰林出版社出版化學學思達教學實踐專刊 

--------------------------------------------------------------------------------------------------


            開放教室  |  講義平台  |  研習資訊   

 

 


 

 

You may optionally create an HTML formatted version of this message. It will be sent to contacts whose Email Format preference is 'HTML' or 'Both'. 替代符號「token documentation」可能已被加入。 啟用? 儲存 取消 netiCRM 新手上路 快速搜尋 搜尋姓名或Email 進階搜尋 全文搜尋 自定搜尋 開始使用netiCRM 新增聯絡人 匯入聯絡人 建立線上表單 設定群組與電子報 最近項目 朱敏慈 CiviCRM 是一套採用 GNU AGPL 授權的自由軟體 您所使用的中文優化版由 網絡行動科技 提供 Powered by Drupal & CiviCRM
0 評論

    作者

    學思達教學社群

    更新時間

    五月 2018
    三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一月 2017
    九月 2017
    七月 2017
    五月 2017
    三月 2017

    類別

    全部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