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學思達教育基金會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關於學思達
    • 關於基金會
    • 2021-2022 雙週年影響力報告
    • 學思達故事 >
      • 專題報導 >
        • 學思達 ─ 打破填鴨,全面升級教學
        • 老師幫助老師,一代勝過一代
        • 2017 學思達亞洲年會 — 匯聚正向動能‧持續精進創新
        • 薩提爾培訓工作坊 — 以一致性對話與陪伴讓愛體現
        • 2016 學思達亞洲年會 — 為華人世界的教育革新寫下新頁
        • 學思達教學法—為孩子培養一輩子帶得走的能力
      • 里程碑 >
        • 2020 年,學思達
        • 2019 年,學思達
        • 2018 年,學思達
        • 2017 年,學思達(下)
        • 2017 年,學思達(上)
        • 2016 年,學思達(下)
        • 2016 年,學思達(上)
      • 活動相簿
  • 了解學思達教學法
    • 推薦書單
    • 學思達教學法簡介
    • 學思達教學五步驟
    • 學思達教師五項專業能力
    • 學思達觀課
    • 創辦人張輝誠老師的話 >
      • 學思達的真正價值
      • 學思達老師的「成長之路」及「隨時開放教室」
      • 觸發學思達老師「內在能量的開關」及「外在成長之路」
      • 學思達的「支持系統」、「自動運轉」與「攻堅」
      • 學思達與類學思達:從老師單向講述到學生自主學習
      • 學思達與類學思達:循序漸進,一步一步走向學思達
      • 正名「學思達講義」
  • 學思達觀課資訊
  • 學思達講義精華彙整
  • 學思達認證
  • 學思達工作坊影片
  • 學思達雙月刊
    • 2022年 >
      • 2022年12月
      • 2022年10月
      • 2022年8月
      • 2022年6月
      • 2022年4月
      • 2022年2月
    • 2021年 >
      • 2021年12月
      • 2021年10月
      • 2021年8月
      • 2021年6月
      • 2021年4月
      • 2021年3月
    • 2019年 >
      • 2019年9月
      • 2019年7月
      • 2019年5月
      • 2019年3月
      • 2019年1月
    • 2018年 >
      • 2018年11月
      • 2018年7月
      • 2018年5月
      • 2018年3月
      • 2018年1月
    • 2017年 >
      • 2017年11月
      • 2017年9月
      • 2017年7月
      • 2017年5月
      • 2017年3月
      • 2017年1月
  • 學思達老師支持系統
    • 學思達教學社團 (FB)
    • 教學經驗分享 (Medium)
    • 學思達臉書粉專 (FB)
  • 歷屆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23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21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20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19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18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領航論壇
      • 啟航論壇
      • 會議手冊
    • 2017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年會論壇
      • 學思達進階增能培訓
      • 開放教室觀議課
      • 會議手冊
    • 2016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活動資訊
      • 會議手冊
  • 支持基金會

【學思達九月電子雙月刊】齊聚台灣教師社群的力量~初任教師導入輔導研習報導

9/12/2017

4 評論

 
圖片
圖片
封面故事 x 最新消息 x 活動報導 x 主題專欄  x 教學現場

封面故事:齊聚台灣教師社群的力量~初任教師導入輔導研習
​

每一年的初任教師是教育未來的新希望。為了讓初任教師一開始就得到充分的專業成長支持,教育部在取得學思達、 MAPS、溫老師備課趴、共備樂學,和 Sci-Flipper 等教師社群領導人支持後,邀請公益平台和誠致基金會扮演教師交流平台,與彰師大一起籌辦4場三天兩夜的初任教師導入研習。這是一場首度結合教師社群與民間力量共同籌畫的初任教師導入輔導研習,源自於年初張輝誠老師向教育部師培司張司長提議:由全台第一線優秀教師來培訓每一屆的初任教師,從根本開始改變,十年、二十年後,台灣的教育就會逐漸改變。這項提議又來自於 2016 年學思達亞洲年會時,葉丙成教授分享,他如何以『小鴨子效應』為信念,培訓台灣大學的初任教師,以此為模型,張輝誠老師提議齊聚台灣教師社群的力量,將台灣創新教學的精神、技術、觀念和素養直接傳遞給初任老師,並引領他們不斷精進教學。
​
這項提議獲得司長及承辦單位彰化師範大學林清文教授支持,在幾番討論後,由公益平台及誠致基金會擔任教師交流平台,齊聚全台進行翻轉、創新教學的先鋒教師,由他們發想、策劃這場研習,並推選數百位教學第一線、優秀的教師來為初任教師培訓。今年初任教師共約2300位,北中南東各辦理一場研習,每一場為期三天,每一天包含上午典範教師的演講(註)、下午兩場教學工作坊(自主選修兩個主題),以及每一天結束前,每十位初任教師配對一位共學輔導員(有豐富教學經驗、自願在初任教師教學前三年陪伴他們應對職場困難與挑戰的教師)帶領他們討論、彼此分享所學,並為未來一年定期聚會建立情感基礎。全台四場共計十二天的初任教師研習,除了有十一位典範教師,共計辦理462場教師實務工作坊,聚集198位共學輔導員,研習之中的交流與學習,無論資深或新手教師都從中受惠。更多內容請見公益平台基金會詳細報導(文章連結)

(註:典範教師包含:葉丙成、藍偉瑩、施信源、張輝誠、溫美玉、王政忠、鍾昌宏、蘇明進、李崇建、林晴美、魏玉君)
​

最新消息 


【年會預告】第二屆學思達亞洲年會:12月9-10 日@ 台灣大學  (預計十月開放報名)
【講義平台】國小國語(一二年級)、國小社會、國中數學、國中地科、高中國文講義更新上線 | 連結
【影片分享】許扶堂主任輔導在職教師歷程與訪談:影片連結 ​

​
​

活動報導


圖片
​學思達(張輝誠)與學習共同體(佐藤學)對談    /中山女高張輝誠老師、志工邱奕慈

​8月4日於台北淡江大學舉辦的OPI 國際學術研討會,特別邀請日本東京大學佐藤學教授與學思達創辦人張輝誠老師,以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及開放教室為主題,由兩位主講人分別進行演講,最後雙方對談。從學習共同體和學思達推廣方式的不同,到開放教室運作上的差異以及分別的影響力,佐藤學教授與張輝誠老師分別闡述他們的理念與作法。全文中分別收錄張輝誠老師及志工奕慈關於當天對談的文字記錄,提供參考。閱讀全文

圖片
學思達及薩提爾工作坊 開啟師生深度連結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朱敏慈

學思達及薩提爾工作坊,於8月28-29日在台中市育英國中舉行,由張輝誠老師和李崇建老師擔綱主講,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家長參與。台中市教育局長也親臨現場聽講,輝誠老師藉此機會向局長提議開放教室及資深教師入班觀議課的重要性,如何以真實的教學現場發生的情況,老師之間產生教學專業的對話。現場也開放學員舉手發言與局長進行直接的對話。
​
兩天的課程包含學思達實務操作說明,結合薩提爾對話模式的介紹與實際演練,張輝誠老師表示,當教學方式改變後,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增加,如何平和地應對學生、引導學生是每一位老師都需要的提升的能力,他從崇建老師身上感受到平和的力量,將薩提爾融入教學現場,師生開啟深入的連結,老師的語態和姿態可以讓學生感受自我價值。兩位主講人穿插演講,並進行四次的對談講座,輝誠老師以自身經歷說明如何自我安頓和對話,真情流露,輔以崇建老師示範『兵乓球式對話』,邊說明中間的技巧,學員反饋對於教育現場的應用幫助很大…閱讀全文、現場演講影片(Facebook 直播)


主題專欄


圖片
論學思達的理論基礎及實行方式      /台東縣台東高中化學科教師  羅勝吉老師

勝吉老師在一次聚會中提出他對於學思達理論基礎的想法,這一次他將學思達相關的理論基礎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他的分析與發現。他說「原子」的概念西元前就已被提出來,經過時間的積累,後續有幾位偉大的科學家在前人提出的概念上找到「原子」相關證據,並且歸納成為理論,化學在一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才得以向前邁進一大步。羅老師說這個例子可以類比為學思達的發展,學思達因為有開放教室,因此可以用真實教學現場的成功證明這項教學觀念與技術的可用性、實用性,同時說服許多老師將學思應用在自己的課堂,成功突破傳統教學的困境。如果反過來探討學思達的理論基礎,則可以從認知心理學及學習腦科學研界中發現,學思達巧妙運用其中提出的學習重要元素,並且可以幫助學生「模式化」新學習到的知識,達到更有效的長期記憶提取與運用知識...閱讀全文

教學現場


圖片
用「學思達」讓國小臺灣史「思辨」起來(一)      /彰化市忠孝國民小學  楊恩慈校長

恩慈校長相信讓兒童學習歷史,可以幫助兒童發展歷史思考,透過一件又一件史事的鍛鍊,一位又一位人物的分析,來鍛鍊自己的思辨,進而形成個人應對生命的智慧。為了補足目前教科書上偏重歷史事件的呈現,而較少引導學生從歷史人物上學習到人生智慧,校長運用學思達的教學方式,將歷史人物的生命細節編制在學生的自學講義中,並運用提問策略引導學生去思索這些歷史人物如何應對他的人生課題。全文中細述在歷史教學中,如何應用《臺灣通史》中的文獻史料,修整成學生課堂自學的講義,一個問題提供一份資料,提供學生「精確閱讀」的機會,更是教導學生放慢腳步仔細閱讀,深刻思考文獻用字與潛在的意義
…閱讀全文
​
圖片
晨讀書寫—讓晨光喚醒思維的亮度   /台中市立沙鹿工業高級中等學校國文教師  李明融老師

明融老師說,理想的國文教學是帶領學生品味文學之美,繼而體察人生之美、探究生命奧義,但往往因學生缺乏對生活的感受,即使藉故事引導,讓學生當下理解且有所感發,下回再讀卻不盡然有深刻感受。於是,為了讓學生從無感走向有感,她將廣泛閱讀(輸入)與練習表達(輸出)列入國文教學的要項,每週三上午的晨讀時間就是最佳實踐。

透過閱讀不同主題文章、不同書寫任務,明融老師引導學生深入感知,能對自我、他人、環境、世界有所省察。晨讀的議題包含「選擇」、「負責」、對教育的思考與個人生活省思等,剛開始學生讀了無感,確實寫不出多少字,但每一週持續練習後,學生漸漸能對事物闡發個人感受與想法,並梳理成見有條理的文字,整體進步可觀,且越來越有令人驚喜的想法…
閱讀全文
​
圖片
學思達融入重修班課程 喚回學生積極學習態度    /台東縣台東高中化學科教師  羅勝吉老師

​面對一百多位化學科重修的孩子,羅老師的目標是讓他們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比以前學得更好。他將學生分組,讓學生們自主利用課本找答案。再者,利用「學生輪流回答問題」和「逐一檢核練習題目的答案」來檢驗學生們的學習結果。重修班每天都是連四堂,照理說應該是昏昏欲睡,而羅老師不斷轉換學生學習樣貌,在其中搭起學習鷹架,並營造成就感與獎勵,讓學生願意認真學習,喚回積極的學習態度。閱讀全文


以上資訊- 
感謝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海蒂, 台北市中山女高 張輝誠老師,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志工 邱奕慈, 台東縣台東高中 羅勝吉老師, 台中市立沙鹿工業高級中等學校國文教師  李明融老師, 彰化市忠孝國民小學  楊恩慈校長提供文章 
感謝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志工 洪慈璐, 黃欣柔協助採集素材文章、排版與撰寫摘要

​
圖片
4 評論
Lisa
9/12/2017 08:32:12 pm

今天發現學思達有出電子月刊
太棒了!

回覆
王婉馨
9/16/2017 10:29:40 pm

改變教學已3年多,各位前輩的分享讓我獲益良多,感恩!!

回覆
容真
9/14/2021 05:23:33 pm

雨過天青總能晴。
向Sharestart問好。
非常希望能和張輝誠與李明融做Duo 無線電話訪談。可由貴單位錄音,是希望進一步以學生學習環境,做一個觸角,在這個即將考慮改變的實際與方向的高教育平常化國際化但不兩極端時,能有效改善臺灣,百萬非精英目的而是友誼人生實用一生意義應用所學的,普遍到老都能實際的學與用樂趣或研究科學化,那麼輿論環境,議事,外貿,外交,民調也會科學,領導其他合作的國際平台省人省錢,同樣預算,更多功能可使用,發展延續更多已有的圓夢。
另提醒資優的輝誠,思索阿富汗致貧前而阿語王公國致富又來臺印日開放市場形象主導正如倫敦淪陷主權之前五年一樣,地產結構保險金融是否無星加坡不賣地永久權,大體臺灣不政黨教議會靜思敬會速宣少請教正好大野狼們方的幫助諮詢語文,就可避免所有阿語移商移民握手航空等區都因王公國內自無習慣約束與純人民立法,而所有土地成商圈或觀光與圈劃美景,民速流沙流失土地居住最後的平價或無公宅教職宅正常預增為觀察明辨,指標,而將流於教出畢業只找剩下不義創新宣薪資多高但沒有義理益台益康的。是嚴重的。英過往有成文法制約貴族國王但不宜台風常各太輕心多嘴而少既成再發表有益台的既定內政鐵定,可推給民間已定,若有外方趁亂過度代問代管,實皆非寸土立足之台民之和與康福。請注意俄亥俄州猶太裔良知的話鋒。不可隨疫苗德名病菌德市與德主席任的世衛轉型人事期間一切,轉移焦點受障眼法,什麼正在錯誤誤導所有教師自迷科目少理解學問為何報國強健身心靈明辨慎思篤行非多開發產品而未基

回覆
Drew Norris link
6/12/2022 11:45:22 am

Thanks for poosting this

回覆



發表回覆。

    作者

    學思達教學社群

    更新時間

    五月 2018
    三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一月 2017
    九月 2017
    七月 2017
    五月 2017
    三月 2017

    類別

    全部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