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齊聚台灣教師社群的力量~初任教師導入輔導研習
這項提議獲得司長及承辦單位彰化師範大學林清文教授支持,在幾番討論後,由公益平台及誠致基金會擔任教師交流平台,齊聚全台進行翻轉、創新教學的先鋒教師,由他們發想、策劃這場研習,並推選數百位教學第一線、優秀的教師來為初任教師培訓。今年初任教師共約2300位,北中南東各辦理一場研習,每一場為期三天,每一天包含上午典範教師的演講(註)、下午兩場教學工作坊(自主選修兩個主題),以及每一天結束前,每十位初任教師配對一位共學輔導員(有豐富教學經驗、自願在初任教師教學前三年陪伴他們應對職場困難與挑戰的教師)帶領他們討論、彼此分享所學,並為未來一年定期聚會建立情感基礎。全台四場共計十二天的初任教師研習,除了有十一位典範教師,共計辦理462場教師實務工作坊,聚集198位共學輔導員,研習之中的交流與學習,無論資深或新手教師都從中受惠。更多內容請見公益平台基金會詳細報導(文章連結)
(註:典範教師包含:葉丙成、藍偉瑩、施信源、張輝誠、溫美玉、王政忠、鍾昌宏、蘇明進、李崇建、林晴美、魏玉君)
最新消息
【講義平台】國小國語(一二年級)、國小社會、國中數學、國中地科、高中國文講義更新上線 | 連結
【影片分享】許扶堂主任輔導在職教師歷程與訪談:影片連結
活動報導
8月4日於台北淡江大學舉辦的OPI 國際學術研討會,特別邀請日本東京大學佐藤學教授與學思達創辦人張輝誠老師,以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及開放教室為主題,由兩位主講人分別進行演講,最後雙方對談。從學習共同體和學思達推廣方式的不同,到開放教室運作上的差異以及分別的影響力,佐藤學教授與張輝誠老師分別闡述他們的理念與作法。全文中分別收錄張輝誠老師及志工奕慈關於當天對談的文字記錄,提供參考。閱讀全文
學思達及薩提爾工作坊,於8月28-29日在台中市育英國中舉行,由張輝誠老師和李崇建老師擔綱主講,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家長參與。台中市教育局長也親臨現場聽講,輝誠老師藉此機會向局長提議開放教室及資深教師入班觀議課的重要性,如何以真實的教學現場發生的情況,老師之間產生教學專業的對話。現場也開放學員舉手發言與局長進行直接的對話。
兩天的課程包含學思達實務操作說明,結合薩提爾對話模式的介紹與實際演練,張輝誠老師表示,當教學方式改變後,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增加,如何平和地應對學生、引導學生是每一位老師都需要的提升的能力,他從崇建老師身上感受到平和的力量,將薩提爾融入教學現場,師生開啟深入的連結,老師的語態和姿態可以讓學生感受自我價值。兩位主講人穿插演講,並進行四次的對談講座,輝誠老師以自身經歷說明如何自我安頓和對話,真情流露,輔以崇建老師示範『兵乓球式對話』,邊說明中間的技巧,學員反饋對於教育現場的應用幫助很大…閱讀全文、現場演講影片(Facebook 直播)
主題專欄
勝吉老師在一次聚會中提出他對於學思達理論基礎的想法,這一次他將學思達相關的理論基礎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他的分析與發現。他說「原子」的概念西元前就已被提出來,經過時間的積累,後續有幾位偉大的科學家在前人提出的概念上找到「原子」相關證據,並且歸納成為理論,化學在一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才得以向前邁進一大步。羅老師說這個例子可以類比為學思達的發展,學思達因為有開放教室,因此可以用真實教學現場的成功證明這項教學觀念與技術的可用性、實用性,同時說服許多老師將學思應用在自己的課堂,成功突破傳統教學的困境。如果反過來探討學思達的理論基礎,則可以從認知心理學及學習腦科學研界中發現,學思達巧妙運用其中提出的學習重要元素,並且可以幫助學生「模式化」新學習到的知識,達到更有效的長期記憶提取與運用知識...閱讀全文
教學現場
恩慈校長相信讓兒童學習歷史,可以幫助兒童發展歷史思考,透過一件又一件史事的鍛鍊,一位又一位人物的分析,來鍛鍊自己的思辨,進而形成個人應對生命的智慧。為了補足目前教科書上偏重歷史事件的呈現,而較少引導學生從歷史人物上學習到人生智慧,校長運用學思達的教學方式,將歷史人物的生命細節編制在學生的自學講義中,並運用提問策略引導學生去思索這些歷史人物如何應對他的人生課題。全文中細述在歷史教學中,如何應用《臺灣通史》中的文獻史料,修整成學生課堂自學的講義,一個問題提供一份資料,提供學生「精確閱讀」的機會,更是教導學生放慢腳步仔細閱讀,深刻思考文獻用字與潛在的意義…閱讀全文
明融老師說,理想的國文教學是帶領學生品味文學之美,繼而體察人生之美、探究生命奧義,但往往因學生缺乏對生活的感受,即使藉故事引導,讓學生當下理解且有所感發,下回再讀卻不盡然有深刻感受。於是,為了讓學生從無感走向有感,她將廣泛閱讀(輸入)與練習表達(輸出)列入國文教學的要項,每週三上午的晨讀時間就是最佳實踐。
透過閱讀不同主題文章、不同書寫任務,明融老師引導學生深入感知,能對自我、他人、環境、世界有所省察。晨讀的議題包含「選擇」、「負責」、對教育的思考與個人生活省思等,剛開始學生讀了無感,確實寫不出多少字,但每一週持續練習後,學生漸漸能對事物闡發個人感受與想法,並梳理成見有條理的文字,整體進步可觀,且越來越有令人驚喜的想法…閱讀全文
面對一百多位化學科重修的孩子,羅老師的目標是讓他們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比以前學得更好。他將學生分組,讓學生們自主利用課本找答案。再者,利用「學生輪流回答問題」和「逐一檢核練習題目的答案」來檢驗學生們的學習結果。重修班每天都是連四堂,照理說應該是昏昏欲睡,而羅老師不斷轉換學生學習樣貌,在其中搭起學習鷹架,並營造成就感與獎勵,讓學生願意認真學習,喚回積極的學習態度。閱讀全文
感謝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海蒂, 台北市中山女高 張輝誠老師,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志工 邱奕慈, 台東縣台東高中 羅勝吉老師, 台中市立沙鹿工業高級中等學校國文教師 李明融老師, 彰化市忠孝國民小學 楊恩慈校長提供文章
感謝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志工 洪慈璐, 黃欣柔協助採集素材文章、排版與撰寫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