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學思達教育基金會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關於學思達
    • 關於基金會
    • 2021-2022 雙週年影響力報告
    • 學思達故事 >
      • 專題報導 >
        • 學思達 ─ 打破填鴨,全面升級教學
        • 老師幫助老師,一代勝過一代
        • 2017 學思達亞洲年會 — 匯聚正向動能‧持續精進創新
        • 薩提爾培訓工作坊 — 以一致性對話與陪伴讓愛體現
        • 2016 學思達亞洲年會 — 為華人世界的教育革新寫下新頁
        • 學思達教學法—為孩子培養一輩子帶得走的能力
      • 里程碑 >
        • 2020 年,學思達
        • 2019 年,學思達
        • 2018 年,學思達
        • 2017 年,學思達(下)
        • 2017 年,學思達(上)
        • 2016 年,學思達(下)
        • 2016 年,學思達(上)
      • 活動相簿
  • 了解學思達教學法
    • 推薦書單
    • 學思達教學法簡介
    • 學思達教學五步驟
    • 學思達教師五項專業能力
    • 學思達觀課
    • 創辦人張輝誠老師的話 >
      • 學思達的真正價值
      • 學思達老師的「成長之路」及「隨時開放教室」
      • 觸發學思達老師「內在能量的開關」及「外在成長之路」
      • 學思達的「支持系統」、「自動運轉」與「攻堅」
      • 學思達與類學思達:從老師單向講述到學生自主學習
      • 學思達與類學思達:循序漸進,一步一步走向學思達
      • 正名「學思達講義」
  • 學思達觀課資訊
  • 學思達講義精華彙整
  • 學思達認證
  • 學思達工作坊影片
  • 學思達雙月刊
    • 2022年 >
      • 2022年12月
      • 2022年10月
      • 2022年8月
      • 2022年6月
      • 2022年4月
      • 2022年2月
    • 2021年 >
      • 2021年12月
      • 2021年10月
      • 2021年8月
      • 2021年6月
      • 2021年4月
      • 2021年3月
    • 2019年 >
      • 2019年9月
      • 2019年7月
      • 2019年5月
      • 2019年3月
      • 2019年1月
    • 2018年 >
      • 2018年11月
      • 2018年7月
      • 2018年5月
      • 2018年3月
      • 2018年1月
    • 2017年 >
      • 2017年11月
      • 2017年9月
      • 2017年7月
      • 2017年5月
      • 2017年3月
      • 2017年1月
  • 學思達老師支持系統
    • 學思達教學社團 (FB)
    • 教學經驗分享 (Medium)
    • 學思達臉書粉專 (FB)
  • 歷屆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23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21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20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19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18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領航論壇
      • 啟航論壇
      • 會議手冊
    • 2017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年會論壇
      • 學思達進階增能培訓
      • 開放教室觀議課
      • 會議手冊
    • 2016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活動資訊
      • 會議手冊
  • 支持基金會

【學思達雙月刊】「匯聚。深化」學思達亞洲年會先行報導

11/15/2017

0 評論

 
圖片
圖片

年會預告 x 最新消息 x 主題專欄 x 教學現場


2017 學思達亞洲年會  歡迎海內外教師、家長參與現場直播
​

 從一個人獨行到眾人同行,學思達教學法逐漸匯聚為活絡的教師社群,並成為台灣創新教育向海外輸出的成功案例。2017學思達亞洲年會以「匯聚深化」為主題,包含 12/9-10「年會論壇」、12/16-17「進階增能培訓坊」及12/7-15「開放教室觀議課」三個系列活動,邀集學思達教學實踐者分享其發展經驗,引領海內外教師一同深化學思達教學理念。

「進階增能培訓」內容包含張輝誠老師主講的學思達進階概念與實作、資深學思達教師進行分科及主題式工作坊;「開放教室觀議課」開放全台及海外教師進入學思達課堂,以真實的教學現場進行實務交流,並提供教學反饋,期盼以小規模教師群體、經驗交流為主要形式的系列活動,能促進教學實務面向更深入探討與收穫。
​

「年會論壇」已公告錄取名單,現場將進行錄影直播,屆時歡迎海內外教師、家長關注年會活動專業,線上參與。 「進階增能培訓坊」、「開放教室觀議課」報名至11月30日,敬請踴躍報名。 
加入活動專頁
(請點"參加"以獲取年會最新資訊)
快速連結:<年會論壇> <進階增能培訓坊> <開放教室觀議課
>
​

​

最新消息


講義平台搬家啦!】請至 Shareclass 教學資源共享平台| 連結
感謝均一教育平台團隊打造升級版講義平台「 ShareClass 」。在新平台上,老師們可以更方便的搜尋、檢視與收藏您需要的教學資源,甚至還可以即時分享,讓更多優秀的教育內容被老師們看到、使用,進而為孩子帶來一堂又一堂精彩的課!

目前原講義平台「國文科講義」已更新在 ShareClass 平台上,其他科目的講義將會陸續上線,如有任何更新的講義著作歡迎上傳分享,並協助將 ShareClass 的訊息分享給其他教師夥伴,感謝大家。

​

​

主題專欄


圖片

【數學學思達】你心中最理想的課堂,長什麼樣?          /新北市新泰國中  劉繼文老師

中國大陸「洋蔥數學」線上學習平台於9月22-24日在廣東東莞召開首屆「 HOPE 卓越教師大會」,共有 203 名來自全中國 27 個省市的數學教師、校長和教學研究員參加。新北市新泰國中劉繼文老師以《學思達畫x科技》為主題,介紹他在台灣創新教學的模式與經驗。

劉繼文老師分享,他心中理想的課堂是「因材施教」,希望可以『在每一天的每一個課堂裡面,都可以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在經歷一些挫折、別人異樣的眼光、家長的質疑後,繼文老師成功將學思達應用在他的數學課堂,結合『思維導圖』及『均一教育平台』,創造出一套「學思達畫」的教學模式。學生不再只是以「模仿解題」的方式來學習數學,而是真正自學數學概念、可以提取重點、釐清觀念,並能理解及解決難點。
​

在全文中,繼文老師逐列分享「佈置自學任務要點」、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思考」、最後「怎麼讓學生願意上台分享表達」。課堂中每一步驟和學習機制的設計,都在支持學生學習,不止是紮實地理解數學、熟練應用,老師的教學讓學生面對數學時可以是:「我寫得完,且我會寫」擁有強大的內在動機推動學習...閱讀全文


​
圖片

【美術學思達】摸索三年之後的學思達課堂樣貌                 /新北市中和國中  孫菊君老師

菊君老師這三年在美術課堂實踐學思達,她說最大的改變是,將課堂主要的活動完全翻轉成以學生討論為主的樣貌。過去十幾年的課堂,她會在學生製作過程輪流個別指導,因為班上同學進度不一、動力不足,整個課堂亂哄哄,無力控制秩序,學習成效不彰。現在的課堂,菊君老師融入學思達教學法,建立一套帶領學生學習的新模式,花更多的時間做「自學講義」或學習單,隨時尋找好點子融入課程引導,透過「分組機制」與「問題式的引導」,在異質性分組所形成的同儕競合氛圍底下,學生總是全力以赴投入課堂活動,又可同質性PK因材施教,讓學生有更明確的努力方向。
​
每堂依「自學—思考—討論—表達—老師歸納」的流程重複1~2次,討論時間是課堂重點,老師更可隨時瞭解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 一位到中和國中觀課的老師分享她的觀察,她說過去以為台上老師播影片講課幾句,台下同學補眠聊天樂得輕鬆毫無學習,是美術課的宿命,觀課之後才發現:學生的學習態度其實是老師經營出來的!菊君老師的課堂是當學生發表、老師回應的同時,除了鼓勵之外,老師也會告知學生怎麼做可以更好,提供學生明確的改進方向; 另外,透過分組把不同能力的學生均衡分配在每個組別,每個成員都有機會因為自己的表現為團隊加分作出貢獻,組內成員自然會意識到每個螺絲釘都很有價值、都有表現的機會,形成一個正面雙向的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
閱讀全文


​

教學現場


圖片

邀請學生進行一場「不斷電」的社會考試體驗                      /花蓮縣宜昌國小  王全生老師

王全生老師分享,在快速流動的社會形態裡,學校教育凡事講求效率、簡化與標準,強調科學與公平性,在升學考試競爭下,普遍發展了許多被簡化的篩選測驗,試想從測驗中分別等第,殊不知,已悄悄的將完整的個人,切割成片斷知識堆積,甚至封印了孩子們的思考本能。

全生老師在學校固定指導六年級社會課,接觸學思達後,利用一年的時間和學生一起體驗學思達,以實作及活動體驗取代隨堂小考,並從四次段考中漸進式地加重閱讀填答的比例,逐漸減少選擇及是非題。考題的設計兼顧「知識」、「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等層次的問題,從考試的結果,就可以檢視孩子學習的成效,是否呈現出上課時想達到的學習目標。
​

為了確認不同班級的學生都可以完成這樣的評量方式,全生老師與學校老師達成共識,從平時上課開始,老師之間就利用LINE成立學思達共備群組,多位社會科任老師將講義提供於群組內,每一位老師上課方式雖有不同,但上課內容及課程走向是一樣的。考題出完後也經過每一位社會科老師的審查,如果發現有太超出學生能力的試題,也會建議修改或刪除。六年級的最後一次期末測驗(畢業考)社會科老師一同討論,決定進行一場沒有選擇是非題的考試體驗...
閱讀全文、六年級社會科試卷


​
圖片

學生聽不懂、記不牢、學不會?因為你的課堂沒有學習單       /新北市新泰國中  劉繼文老師

『數位科技融入教學』有幾個重要的元素,包含:提供數據給教學者做參考、在課堂進行前可以瞭解學生的狀況、知道他的起點在哪裡、困難點在哪裡,之後教學者可以在最需要講解的地方給學生最好的指導。除了有數據可以參考以外,教學影片讓學生可以反復看、慢慢看、根據課堂的需求去看,學生不懂的觀念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速度理解影片的內容,可以說它能做到某種程度的因材施教。

繼文老師分享,在學生的學習歷程中僅有解決學生學習速度不一的問題還不夠,受限於我們的記憶容量,有時影片播放完了,觀看者不一定能確實掌握內容。在他的課堂裡,他會設計「學習單」作為學生和影片的橋樑,幫助學生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有效學習。學習單的概念就像是「學思達講義」的『提問部分』,影片是自學材料,教學者透過精心設計的問題告訴學生哪裡是重點,要停在哪個地方,或者回去找一下答案。沒有學習單時,學生看影片的狀態很像「看電影」,任由影片內容呼嘯而過,但其實教學影片在短時間內累積了很多訊息,學生沒有意識、也無法主動抓取重點。有了學習單,就能轉變學生看影片的模式,他會往前拉(進度條),又往後拉(進度條),反復看,去理解其中的重要觀念。
​

挑選教學影片(適宜的自學材料)和製作學習單是最辛苦的,繼文老師目前正努力完成國中數學的學習單,並公開分享。他說,希望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之下,我們也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有效、而且有效率的學習...閱讀全文


​
圖片

教學記事 - 面對學生與家長的態度                                             /新北市中和國中  孫菊君老師

孫菊君老師在臉書上分享,在與一位研究生討論怎麼和學生及家長溝通與應對時,她回顧了這十五年來的教學路程。(以下轉貼至孫菊君老師部落格)

心平(研究生)問:「要用什麼態度對待學生?大家都說不要跟學生太好是嗎?」誰不想跟學生感情好,成為春風化雨的老師?過去年輕時也常常為了拿捏不定感到困惑,也不免為學生的反應而患得患失。這幾年因為進行學思達教學,直接解決課堂管理那些雞毛蒜皮的鳥事,與學生之間只有慈愛沒有怨懟,終於來到非常舒服的樣貌。

我回答兩點體會:「一、展現教師的專業高度與自信。二、同理學生的心,站在同樣的方向,真誠提供解決問題的指引與建議。」

如何面對家長?我過去很害怕面對家長,當初代課抵實習時就擔任後母導師,每次開親師會就緊張焦慮到不行,害怕家長質疑。但這幾年的家長日,我卻都滿心期待與家長面對面的機會,珍惜傳遞教育理念的時間。即使與家長私下晤談或講電話,也可以做到雙方相談甚歡的狀態。
​
怎麼做?我回答:「一、展現教師的專業高度與自信,傳遞與時俱進的教育思潮和理念。二、同理家長的心,站在同樣的方向,真誠提供放心、安心的指引與建議。」其實態度都是一致的。


​


​以上資訊- 
感謝 新北市新泰國中 劉繼文老師, 北京洋蔥數學團隊, 新北市中和國中孫菊君老師, 花蓮縣宜昌國小王全生老師  提供文章 

感謝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志工 黃欣柔, 黃誼瑄協助完成素材編輯及排版


​
圖片
0 評論



發表回覆。

    作者

    學思達教學社群

    更新時間

    五月 2018
    三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一月 2017
    九月 2017
    七月 2017
    五月 2017
    三月 2017

    類別

    全部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