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學思達教育基金會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了解學思達教學法
    • 學思達教學法簡介
    • 學思達教學五步驟
    • 學思達教師五項專業能力
    • 學思達觀課
    • 創辦人張輝誠老師的話 >
      • 學思達的真正價值
      • 學思達老師的「成長之路」及「隨時開放教室」
      • 觸發學思達老師「內在能量的開關」及「外在成長之路」
      • 學思達的「支持系統」、「自動運轉」與「攻堅」
      • 學思達與類學思達:從老師單向講述到學生自主學習
      • 學思達與類學思達:循序漸進,一步一步走向學思達
      • 正名「學思達講義」
  • 如何成為學思達老師
    • 學思達教師成長路徑
    • 路徑一:「基礎入門」培訓
    • 路徑二:進入學思達課堂觀課
    • 路徑四:成為「學思達基礎能力」認證教師
    • 路徑七:成為「學思達開放教室」認證教師
  • 支持學思達老師
    • 學思達講義精華彙整
    • 推薦書單
    • 學思達月刊 >
      • 2022年 >
        • 2022年6月
        • 2022年4月
        • 2022年2月
      • 2021年 >
        • 2021年12月
        • 2021年10月
        • 2021年8月
        • 2021年6月
        • 2021年4月
        • 2021年3月
      • 2019年 >
        • 2019年9月
        • 2019年7月
        • 2019年5月
        • 2019年3月
        • 2019年1月
      • 2018年 >
        • 2018年11月
        • 2018年7月
        • 2018年5月
        • 2018年3月
        • 2018年1月
      • 2017年 >
        • 2017年11月
        • 2017年9月
        • 2017年7月
        • 2017年5月
        • 2017年3月
        • 2017年1月
    • 影音平台 (YouTube)
    • 學思達教學社團 (FB)
    • 教學經驗分享 (Medium)
    • 學思達臉書粉專 (FB)
  • 故事背後
    • 專題報導 >
      • 學思達 ─ 打破填鴨,全面升級教學
      • 老師幫助老師,一代勝過一代
      • 2017 學思達亞洲年會 — 匯聚正向動能‧持續精進創新
      • 薩提爾培訓工作坊 — 以一致性對話與陪伴讓愛體現
      • 2016 學思達亞洲年會 — 為華人世界的教育革新寫下新頁
      • 學思達教學法—為孩子培養一輩子帶得走的能力
    • 里程碑 >
      • 2020 年,學思達
      • 2019 年,學思達
      • 2018 年,學思達
      • 2017 年,學思達(下)
      • 2017 年,學思達(上)
      • 2016 年,學思達(下)
      • 2016 年,學思達(上)
    • 活動相簿
  • 支持我們
  • 歷屆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21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20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19 學思達亞洲年會
    • 2018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領航論壇
      • 啟航論壇
      • 會議手冊
    • 2017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年會論壇
      • 學思達進階增能培訓
      • 開放教室觀議課
      • 會議手冊
    • 2016 學思達亞洲年會 >
      • 相關報導
      • 活動資訊
      • 會議手冊

【學思達一月電子雙月刊】

1/16/2018

0 評論

 
圖片
圖片

亞洲年會全紀錄 x 最新消息 x 活動報導 x 教學現場


封面故事:學思達亞洲年會~匯聚正向動能‧持續精進創新
​

​第二屆學思達亞洲年會於12月9-10日在台灣大學舉行,無論是海內、海外的教育工作者,皆渴望為在地教育帶來新契機。今年報名者近千位,除了全台的教育夥伴,更有一百多位亞洲地區的教師、教育領導人和教育創新組織參加。年會也受到官方的重視,教育部林騰蛟常務次長蒞臨開幕致詞,蔡清華政務次長出席了壓軸的教育願景座談。
​
嚴長壽董事長於開幕致詞提到,「一個年會無法改變台灣教育,這是非常艱鉅的工程,只能靠每一個人當作使命,才可能有成功的一天。」如同輝誠老師所說:「我就是一個階梯,優秀的老師把自己變成階梯和舞台,幫助老師走上階梯、登上舞台。」學思達不僅在教學觀念上為台灣教育帶來改變,同時也展現「階梯、分享」的精神,期許將來的老師可以站在資深老師的基礎上,一代勝過一代,持續發光發熱。……(more)

​

最新消息


【年會回顧】亞洲年會|影片連結
【年度專題】<學思達大事記、教師支持系統、在地扎根連結社群、海外推廣報導>|連結
【影音專題】<探訪學思達在香港教學現場>|連結
【新書消息】張輝誠老師《
學思達增能:張輝誠的創新教學心法》出版|訊息連結

【講義平台】國防學思達講義上線|教案連結

​

活動報導


圖片

【年會系列活動】  進階增能培訓坊、開放教室觀議課
​

12月16-17日(年會下一週)於台北市百齡高中舉辦的「進階增能培訓坊」,集結31位學思達講師,帶來25場橫跨各年段、學科領域的教學工作坊,共有250多位教育工作者參與。增能主題從學思達講義實作、英文閱讀理解、校內社群運作、分組機制操作、心智圖、班級經營、提問設計、情境式教學設計…等,針對學思達教育專業各個面向進行深化與探討,期待以清晰的行動方案與具體的教學案例來深化學思達的操作模式。

年會前後一週,由台灣北至南共29位學思達教師開放教室,聚集110位老師在不同課程中入班觀議課。觀課者可以在體驗中學習,更可以在課後的討論中以課堂裡發生的真實情況作為焦點,彼此激盪如何與學生應對和引導學生學習。藉由海內外老師積極串連,今年得以最簡約的方式進行數場非官方、由老師自主發起的國際教育觀摩之旅。

年會系列活動讓老師們透過實際觀課、參與工作坊,更實際的了解學思達的操作與效果。2018年學思達將持續以自主籌辦培訓坊、共備社群、開放教室、學思達講義平台等方式,在線上線下積極促進教師專業交流、講議共享,讓更多老師不僅在教學現場自身試煉,也群聚眾人的力量一同加速改變! <2017學思達亞洲年會>、<ShareClass 教學資源共享平台>
​

教學現場


圖片

【海外學思達】用學思達提升鄉村學生學習力,結合薩提爾幫助學生表達自己  

/馬來西亞-威北文蒙里玛农民小学  林昕倪老師


馬來西亞林昕倪老師近期接受<東方日報>採訪,分享她在2016年開始採用學思達教學,2017年又再將薩提爾冰山對話融入課堂的過程與成果。兩者理念的結合不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更幫助學生探索自己的情緒,在口語和文字(寫作)上勇於表達自己。

約在2014年,初任教職的昕倪老師主動向教育部申請,轉調至全校只有69人的农民小学任教。昕倪老師
從說故事引起學習動機做起,慢慢地鼓勵學生自己拿起書本閱讀。更進一步地,她再轉換為引導者的角色,帶領學生思考、剖析文章,並融合薩提爾冰山對話,帶著學生練習表達自己的感受。至今,昕倪老師的教學吸引馬來西亞當地的教育工作者和官方關注,以開放教室的形式紛紛進入昕倪老師的課堂觀課。學思達和薩提爾的理念因為昕倪老師的努力而影響更多人、幫助更多學生成長...(more)


圖片

學思達分組教學機制              /新北市中和國中  孫菊君老師
​

12月17日於百齡高中的主題培訓坊中,菊君老師分享學思達「分組機制」的眉角。她引用芬蘭-克絲蒂隆卡教授的理念:我們希望學生學會「團隊行動(Collaboration)」,不只是「分工合作(Cooperation)」。在菊君老師的課堂裡,學生可以很自然、有效率地進行小組討論;害羞的同學為了小組榮譽 ,開始鼓起勇氣上台發表;同組的學生因並肩而坐而能互助學習。
​

菊君老師說,<大聯盟選秀分組法> 雖為好用的分組工具,實際操作時考驗的仍是老師如何設計適合學生的操作機制。例如分組主要目的之一是「強帶弱」,許多老師經常擔心會不會讓學生「標籤化」。面對此難為的問題,菊君老師藉由藝人黃子佼先生收藏藝術品為例子,將組內「收藏家(弱勢)」的角色塑造成具備專業鑑賞能力的大老闆,巧妙地「去標籤化」。另一方面則在與學生應對中貫穿正向、具體的引導,推動學生積極參與課程,並且享受學習...(more) ; 歡迎關注「視覺藝術學思達教學社群」了解更多
​
圖片
【英文學思達】 金恩博士—人權捍衛議題課程       /台北市中山女高  洪碧遠老師
​
碧遠老師是中山女高學思達專班的英文老師,在她的帶領下英文課成為與世界接軌的橋樑。

為了引領學生探討「有價值的大概念」,在設計課程時碧遠老師會先針對課文進行深度的理解和分析,並找出一個有趣的、可遷移的課程焦點。例如本學期最後一堂< I Have A Dream>課程,碧遠老師安排七個學習任務幫助學生深化焦點議題,類別包含「課前引導—課文探究—寫作練習—實作任務」等。學生自學的過程中需要閱讀課本及課外補充資料,除了可以增加閱讀的廣度、提升字彙量,也訓練學生對於世界議題的深度思考。

課程接近尾聲,學生上台發表的內容幾度讓碧遠老師寒毛直豎,因為過程中不僅具體地看見學生自學、探究、討論的習慣與深度,更在學生身上看到人權捍衛的種子萌芽...(more)

​


以上資訊- 
感謝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海蒂, 馬來西亞威北文蒙里玛农民小学 林昕倪老師, 新北市中和國中 孫菊君老師, 台北市中山女高 洪碧遠老師  提供文章 
感謝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志工 楊文昕協助完成素材編輯及排版
​

圖片

​開放教室  |  講義平台  |  研習資訊   
0 評論



發表回覆。

    作者

    學思達教學社群

    更新時間

    五月 2018
    三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一月 2017
    九月 2017
    七月 2017
    五月 2017
    三月 2017

    類別

    全部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